“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很多纺织企业已陆续开工,加班加点抓生产,抢占牛年市场先机。2021年,纺纱企业的老板如何看待市场行情?对企业发展有何新规划?
保持乐观态度 发力产品开发
虽然2021年纺织行业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不少纺纱企业的老板对今年的行情总体上持乐观态度。
江西凤竹棉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皖阳表示:“今年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对行情保持谨慎乐观。利空因素主要有疫情、运输货柜紧张以及美国对新疆棉的限制。我们订单一般接到3月份,4月份的都不接了。同时,我们会控制棉花采购节奏,纱线一般50吨一订。我从事纺织行业40年了,体会到行情有时涨得猛,跌得也猛,感到不能盲目乐观。现在有很多货在中间商那里,对后期行情有一定影响。”
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寿祥同样对今年市场行情抱有乐观态度,他表示,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经过2020年,纺纱行业有部分企业关闭,整体竞争环境有所改善。二是国内强调内循环,会采取相应刺激经济措施。三是2020年产品库存消耗得差不多,后期需求会不断增加。“国外像越南、印尼、巴基斯坦等国的纺纱企业,他们在生产品种和产业链完整度、效率方面和我们相比有很大差距,我认为今年的纺织品出口需求会增加。虽然不确定因素主要还是疫情,但今年和2020年初不一样,我认为机会更多。”张寿祥说。
今年,多数纺纱企业都更加意识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相比扩张产能,不少纺纱企业将产品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张寿祥表示,东华纺织今年不调整产能,产品上把握两个方向,一是品质至上,无论新产品还是传统产品,要达到或者超越客户的期望值;二是结合市场需要,做一些创新的品种。浙江华祥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富华也表示:“我们不追求规模的扩张,在麻系列纱线领域,目前我们已经领先于全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疫情对我们基本没有什么影响,目前的产销形势还好于往年。未来,我们将继续自己的差异化品种道路。”
业内专家从产品库存和终端需求角度分析也对2021年纺织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
专家认为,随着市场对2021年疫情影响减弱以及服装需求复苏的预期,我国纱线企业的库存水平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明显向下,到2020年12月库存水平已经来到近5年来的新低。虽然终端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但是经历了2020年3~9月两个季度的库存消化和工厂停产,目前我国的纱线库存水平已经明显低于历史同期。另一方面,从中游织造环节看,目前面料库存基本处于历史同期的正常水平。疫情留下的高库存同样在2020年二、三季度经历充分消化,压力明显缓解,由此分析,就纱线和面料环节而言,目前产业链库存已经处于健康水平。
下游需求方面,虽然终端需求仍未完全恢复,但在目前全球服装库存较轻的状态下,专家预期2021年品牌商将会逐步开启正常的补库节奏。以美国和中国为例,无论是整体市场还是龙头上市公司,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库存清理之后,目前整体库存已恢复到了接近历史正常的水平上,因此高库存将不再是品牌商的核心关注点,此外,随着整体市场需求的逐步复苏,来自终端的补库需求将会逐渐回到过往几年的正常水平,这也有望让棉纺产业链整体的订单开始正常运转。
技术人员短缺 考虑机器换人
一直以来,用工短缺都是纺纱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今年,技术工人的缺失更是成为许多纺纱企业的头等问题。
“当前我们企业生产规模是13万锭,产品以纯棉中支纱为主。从市场来看,感觉今年市场形势稳定向好。我们的发展策略就是稳健发展,主要精力花在品种开发、产品结构调整、设备改造、提升产品质量上面。后期会朝智能化方向发展,产能会有所增加。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人的问题,技术人员短缺,员工年龄偏大。”陕西京泰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然劳还坦言,企业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新疆棉纱和国外的棉纱,他们的原料、电费、劳动力成本低,对市场冲击力很大。
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同样面临人工短缺的问题,张寿祥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一个企业负责人之家,使其成为培养企业人才的摇篮。二是针对纺织企业,政府或许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技术型人才留企。”
同样问题,吴皖阳表示,2020年,凤竹纺织在市场比较差的情况下,加大技改投入,技改的目的是实现机器代人,机器代人后人员减少、效率提升,员工待遇也相应提高。
专家认为,要解决人才缺失问题,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向生产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减少用工。另一方面可联合高校开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此外,纺织企业要提高用人待遇,留住技术型人才。
扩建或改造 变强是方向
2021年,也有不少纺纱企业计划扩建产能。
四川省金辉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兰表示:“我们只做涤棉中低支纱线,最近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所以有扩产计划。但由于目前常规涤棉产品的加工费用太低,中化、仿大化、大化产品的价格差异小,没法体现出企业的供应链优势。对于计划新增的产能,目前困扰问题一是市场定位,二是设备选型,需要一些专业的意见。”
苏州世祥生物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林表示:“不仅我们要再上涡流纺设备,周边的同行也都在考虑扩大产能。”
没有扩大产能计划的企业,在装备和技术上也都纷纷有所行动。丹阳市丹盛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利军介绍,企业有5万纱锭、200台织机,产品主要以衬衫面料和工装面料为主,纺纱设备全部改成了赛络紧密纺,产品主要是天丝、莫代尔以及涤棉混纺产品。
“棉纺行业发展要向强,不要向大。2021年纱线市场向好,但如果原材料涨幅太大,纱线的利润空间马上变小,企业只能降本挖潜,用抓优质、低耗、提效的方法来应对。我公司现在70%是纯棉精梳纱,30%的化纤纱,解决了优质低耗方面的工艺技术问题,进入纱线的高端市场。”常州科旭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听兴说到。
专家认为,无论是扩建还是技改,企业都要向高质量发展看齐,抢占纱线的高端市场,做“有利可图”的优质产品。
虽然终端需求仍未完全恢复,但在目前全球服装库存较轻的状态下,专家预期2021年品牌商将会逐步开启正常的补库节奏,补库需求将会逐渐回到过往几年的正常水平,这也有望让棉纺产业链整体的订单开始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