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锦衣、霓裳的追求、喜爱依然专一、执着。贵州六盘水高新区在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发展中,将纺织业作为潜力产业进行打造,辖区的纺织企业用金梭银线,用头脑智慧,用科技创新,在高新区大地上织就一匹匹锦绣、裁出一件件霓裳,进一步凝聚示范园区转型共识、汇聚转型力量、坚定转型信念,走出集群发展的新路。
纺纱织布:成为贵州轻工行业开拓者和助推者
近日,走进六盘水高新区贵州布衣针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相对密闭的空间里,白灯映衬下,一匹匹白色缕空胚布在10来台经编机中缓缓卷起。
贵州布衣针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国际知名花边面料研发、生产、染整、销售,产业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纺织企业。作为六盘水招商引资的首家针纺企业,布衣针纺2016年7月在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成立,是贵州省首家拥有20台世界一流多梳节经编机的企业,可设计复杂花型1000多个品种,年产值6000余万元。
布衣针纺落户六盘水,不仅填补了六盘水乃至整个贵州针织行业的空白,还会改变整个西南地区针织产品依靠沿海地区进口的格局。
“我们的产品都是订单式生产,供不应求,主要通过福建转销国内外。”贵州布衣针纺有限责任公司厂长龙佳义介绍,该公司将顺应和把握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大力推动轻工行业及针纺文化旅游业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轻工行业形象,成为贵州轻工行业的开拓者和助推者。
不仅如此,在贵州亚生科技的绿色印染研发中心陈列室里,五颜六色的染料整齐的摆放着。一现场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不仅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器械进行织布,还利用国内首创的绿色印染技术,将再生、有机、可持续概念贯穿在装备、工艺、染料助剂的核心技术中,整个生产过程实现节能、环保、零排放。
纺织产业作为六盘水高新区七大产业板块之一,是集织布、印染、成衣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裁衣制裤:一个现代服饰产业逐步成型
“内衣裤生产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需要大量的工人,可以为地方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位于高新区闽商科技园的六盘水蓝水衣业有限公司生产工厂里,繁忙的流水线前,工人将一段段布料制造成内衣。
总经理谢江告诉记者,蓝水内衣裤厂是六盘水高新区2020年12月份招商引资的纺织项目,年产量达300万件,产值2千万余元,入驻后享受到生产车间免租等优惠政策。由于订单稳定,该公司刚入职员工以每月2600元还包吃住的模式享受一系列公司福利,急需生产工人百余人。
六盘水蓝水衣业有限公司是浙江蓝海心内衣有限公司在贵州的分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女士内衣裤、文胸等系列产品的外向型出口企业,拥有一流的生产设备、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一流的加工能力,主要以外贸加工为主,成为美国、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的首选供应商。
谢江表示,浙江蓝海心内衣有限公司将在六盘水设立贵州总部,届时年产值将达1个亿。他说:“蓝水内衣将与高新区其他的制衣厂一起,共同打造一个现代服饰产业集聚区,助力高新区产业转型发展,为高新区乡村振兴奉献微薄力量。”
去年以来,不少企业受到疫情影响,但高新区制衣厂却逆势上扬,贵州南阳实业有限公司、六盘水煊和顺制衣有限公司、六盘水建伟服装有限公司等生产经营稳定,高新区服饰生产企业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集中化转型,一个现代服饰产业集聚区在高新区逐渐成型。
找准突破口,纺织产业在高新区集群发展
2020年以来,高新区不仅积引进纺织制衣等企业、引进纺织产业的高端人才,填补高新区纺织服装印染的空白,还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从一个厂到一个园区,高新区纺织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六盘水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林广坦言,为让纺织业在高新区走出一条新路径,高新区将纺织产业定位潜力产业,并以纺织产业为突破口,促进高新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林广介绍,近年来,高新区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潜力产业来发展,积极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推进产业链招商,加速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目前,高新区有纺织产业企业9户,2020年实现产值2.05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1.99%;规上企业产值占全部规上产值6.11%,初步形成了集纺织、印染、服装等纺织产业链条。
2021年,高新区拟招商方向13家,其中纺纱织布企业7家,成衣加工企业6家。预计“十四五”末,整个产业链形成后,纺织产业产值达80亿元以上,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6%以上。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支持。为了加速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发展,高新区打出了系列政策服务组合拳。一边是围绕延链、补链,积极吸引纺织企业项目落地,扩展市场。一边以“强龙头、大配套”为基础,创新产品和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协同配套模式,实现从科研、供应链、采购链、人才链等全方位的共享,吸引外地配套企业落地聚集、本地企业提质增效,鼓励区内企业纵向配套、横向协作,提升链条上各企业黏度,形成产业联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新区纺织产业向规模更大、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