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1、双11发展至第13年,消费者对于促销的热度已经明显消减。越来越长的促销周期和直播电商的低价、高频,让消费者的消费力被极大地透支。
2、电商平台都想抢先一步收割掉需求,甚至进一步预支消费者的购买力。它们正面临如何挖掘消费者预算之外的消费力的压力。
3、虽然监管收紧,但价格乱象仍在。平台应加强商家的治理和监管。比如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有效技术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度,做好后台监控,及时下架、惩处违规商铺等。
又一年双11结束了。
从10月31日晚8点至11月11日24点,京东公布双11期间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拼多多则主张“每天都是11.11”,没有公布具体的战报数据。
不同于往年,今年的双11战线更长,电商平台打出不让消费者熬夜的口号,纷纷将预售开启到了10月20日,相比较去年提前了12天。此外,平台还放宽了退货退款限制等,纷纷使出各种手段讨好消费者。
不过,与之相反的是,消费者的热情却变低了,直呼少了氛围感。
双11已逐年变味
“再疯也赶不上当年的双11了。”
的确,双11发展至第13年,消费者对于促销的热度正在消减。
在一份对于双十一购物满意度的调查中,47.6%的网友表示没有参加双十一,对此已经脱敏;还有30%的网友对于大促期间的购物体验不太满意,主要是商家套路多,售后、物流等仍有问题。也有17.2%的网友对于购物体验还是比较满意的,有一定的收获。
一位消费者表示,早几年的双11真的跟过年一样,商品简单粗暴直接打折,折扣力度也是一年中最大的,真的称得上“剁手”。
但是近几年来,双11逐渐变味了。
“感觉套路太多了。很多商家20号就开始促销活动,我早早就开始参与,但是有的东西买完几天后又在降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最优惠。有点疲惫了。”另一位消费者表示。
综合来看,越来越长的促销周期和直播电商的低价、高频,让消费者的消费力被极大地透支,“去年双11、今年618屯的东西都还没消耗完”此类现象越来越多。而一些去年抱怨满减算法太复杂的用户,今年已经懒于计算了。
促销周期的拉长,一方面是源自电商平台释放短时间内突增的电商物流配送压力、平台服务器承载压力以及低碳减碳压力,减轻了以往双11一天突增物流的压力。但是另一方面,更多是平台出于对市场份额争夺的战略考虑。
双11作为年底大促,基本可以说是承载当年消费者剩余的消费力,对于各大电商平台而言,都想抢先一步收割掉需求,甚至进一步预支消费者的购买力。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正面临如何挖掘消费者预算之外的消费力的压力。
“价格迷雾”犹在
目前,消费市场正在趋于规范。
今年4月,“二选一”问题被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严肃整治。今年也是首个没有“二选一”的双11,平台竞争越来越开放公平,商家和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此外,消费者权益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在“双11”前夕,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 “ 双11 ” 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旨在规范促销经营行为,切实维护 “ 双11 ” 期间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中重点提出,禁止采取 “先提价后打折 ”、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严格禁止虚假交易、刷单炒信、虚假评价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发生。以及妥善化解网络消费纠纷,完善高效、便捷的投诉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通道,及时受理、高效处理投诉举报,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不过,据消费者反映,目前电商平台还普遍存在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价格迷雾”,此次双11期间,斐乐、匡威等品牌还引发消费者集体投诉,不少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付完定金发现,参加预售比现卖更贵。
针对先提价再降价的现象,虽然电商平台都推出了保价服务,但覆盖率并不高,且个别平台的一些规则可以绕过保价服务。比如有商家将优惠券定义为“限量发券”,以类似“活动期限内不同时享受多重优惠”等理由否认降价,以拒绝价保补差。
对于消费者来说,目前虽然能看到支持维权的趋势,但是鉴于流程复杂,他们往往不会深究,也很少会向当地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以及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这种情况,还需要降低维权门槛,或者平台方面进一步对商家的治理和监管。比如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有效技术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度,做好后台监控,及时下架、惩处违规商铺等。
出海会是新战场吗?
“电商大促,价格只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个部分,而且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价格在消费者决策这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
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认为,消费者从以前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个性化品质化转变。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比如国潮玩具等。平台会持续关注小众群体的需求。
此外,虽然消费者的剁手热情出现了倒退趋势,但在物流等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有了飞速的提升。随着各平台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升级,相比较几年前的双11,消费者收到商品的时间逐年变短。一些自营的商品可以满足当日下单次日到达,甚至当天到达。
洪勇认为,未来,电商平台应提供五个商业价值,包括促进品牌培育、拓展营销渠道、增强用户粘性、保护知识产权和提高物流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平台和商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目前虽然国外疫情仍对商家出海有影响,但随着市场对直播带货等形式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出海有望占据一定的份额。更重要的是,随着物流系统和成本的优化,商家出海成本降低,双11出海门槛也会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