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达463亿美元,Lululemon实力碾压阿迪达斯的市值,创造了品牌增长的奇迹。
3月29日,加拿大运动品牌Lululemon发布了2021财年业绩。数据显示,2021财年Lululemon营收62.57亿美元,净利润为9.75亿美元,同比增长65.5%。
截至美股3月30日收盘,其股价报收376.92美元,市值约463亿美元,超越阿迪达斯的240亿美元市值。
在瑜伽爱好者群体中,Lululemon已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社交方式,形成口碑效应。不少“入坑”Lululemon的人,都自发向身边的朋友推荐。
凭借千元瑜伽裤撬动国际运动服装行业的Lululemon,到底做对了哪些事情?
瞄准女性市场,越贵越好卖?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加拿大代表队以一身Lululemon打造的红色枫叶为主色调的运动服出场,瞬间登上热搜,被网友称赞“不要太好看”。当天,定价68至448加元的Lululemon奥运系列产品瞬间售罄,加拿大官网几度崩溃。
虽然Lululemon的奥运羽绒服爆火出圈,但瑜伽服才是它的“看家本领”。
1998年,Lululemon在加拿大温哥华诞生,创始人chip wilson一开始就瞄准了女性瑜伽服垂直细分市场,主要目标人群为30岁左右,拥有高端品牌消费能力的女性。
Wilson将Lululemon的目标人群称为“super girl”,并这样描述她们,“一位年龄在32岁,年收入为10万美元的单身女性,有自己的公寓,爱运动、爱时尚,每天会花上一个半小时进行锻炼。”
而那时候的全品类运动品牌,像阿迪达斯、耐克等,仍主打球类、运动类男性运动市场,还未能重视女性市场,仅仅是将男士运动服“改小改粉” 。
此外,为了配合人群定位,Lululemon在品牌调性上也下足了功夫。
从成立之初就与瑜伽运动深度捆绑,并贴上“热汗生活哲学”的标签,打着健康、舒适、运动的品牌文化口号。
Lululemon还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与其盲目拓展中低端市场,还不如在原有的目标人群上下功夫,打造轻奢品牌。
据Lululemon淘宝旗舰店显示,其最便宜的瑜伽裤是550元,最贵的达到1080元,普遍价位处于680元-850元之间。
对比之下,阿迪达斯的瑜伽裤普遍价位在360元上下,国内品牌安踏的瑜伽裤则在120元左右。
Lululemon在产品定价上远超其他品牌,被人称为“瑜伽裤中的爱马仕”。Lululemon卖这么贵,哪里来的勇气?
市场数据显示,高价并不能消解瑜伽群体对Lululemon产品的热爱,反而有助于Lululemon品牌圈子的形成。
不少网友表示,穿整套Lululemon是对健身的基本尊重。
有人曾这样描述过Lululemon产品的面料, “纤维莱卡含量将提高弹力,双螺纹针织结构提供强大的支撑力和覆盖力,不会产生卷边现象,而去臭款式的奥妙则在于纯银通过衣物中的汗液与空气发生氧化”。
据部分消费者反馈,Lululemon的衣服穿3、5年都不会变形。
而Lululemon还根据不同人群、运动场景的需求,进行品类创新。
据Lululemon的售货员介绍,每款产品主打的性能都不一样。像align系产品,属于裸感亲肤系列,材质薄,适合初学瑜伽人士。而wunder系列,则属于经典全能,多种面料适合多种运动。
不得不说,仅凭面料耐穿、设计简洁、品类创新,Lululemon的瑜伽产品就可以吊打国内外众多品牌。
全球市场争夺战,线上是重点
早在2019年,Lululemon就提出“power of three”的计划,目标五年之内“男性市场收入、线上收入翻番,国际收入翻两番”。
这两年,Lululemon确实在这三大领域花费了不少心思,尤其是线上收入和国际市场。
早在2020年疫情爆发前,Lululemon就已经深耕数字经济领域,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同时进行相应的战略布局。
而在疫情来临时,Lululemon迅速调整战略布局,把握时机,将线下闭店视作一种机遇,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投资,将线下店员调整至线上岗位。
可以肯定的是,Lululemon的眼光十分独到。
据悉,2020年,即使受疫情影响,Lululemon关闭了大部分门店,但线上销售飙升了101%,占当年总收入的52%。
此后一年,Lululemon线上收入仍保持较高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Lululemon的线上渠道的收入增长21.6%,共27.7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44.4%。
而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上,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2021年,Lululemon发家的北美区域净收入增长了40%,国际市场则增长了53%。此外,2021年,其在全球扩张了53家直营门店。
其中,中国市场是其国际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财报显示,Lululemon在中国大陆市场两年年复合增长率超60%。据不完全统计,Lululemon目前在中国境内的实体店多达70多家。
同时,Lululemon也强势进驻了中国电商平台。据了解,Lululemon天猫官方旗舰店在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间销售总额为11.16亿元。电商大促期间的6月和11月,销售额分别约为1.7亿元和1.76亿元。
国内品牌的差距
市场营销圈有着这么一句话,“狐狸千伎百俩而有容,刺猬无一技之长而无限。”
Lululemon如刺猬般,在复杂的市场中,采取简单的策略来赢取人心。
一件产品能出圈最重要的因素是,产品力。
Lululemon的消费群体对产品有着极高的要求,相比于价格,她们更在意品质。
据了解,Lululemon具有自己的研发中心——whitespace,其坐落于温哥华中心,里面有热感应相机、气温模拟室等。同时,为了改善用户的穿着体验,Lululemon聘请了50多名材料学家、生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
而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追求瑜伽服装技术上的创新。
相比之下,国内的运动品牌在设计及科技创新的投入占比还没有超过营收的5%,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材料应用等方面与国际知名品牌相差较大。
有研究国内运动服装品牌的专家曾指出:“科研创新投入差距,导致了国内的运动服装高档市场由国外品牌占据,而本土品牌只能占据中低档市场。”
当然,除了极致产品力,Lululemon的品牌推广方法也十分值得国内运动品牌借鉴学习。
社群营销,是Lululemon品牌推广最重要的方向,尤其是对线下的社群营销极度重视。
据悉,Lululemon最初是与瑜伽教练合作,并通过赞助社区瑜伽课程,提高品牌的曝光量和社群黏性。
那时候的瑜伽圈流传这样一句话,“不穿Lululemon的瑜伽服,都觉得对不起瑜伽老师。”在这样的群体认知之下,粉丝的忠诚度成为Lululemon的一大“杀手锏”。
同时,Lululemon还在门店开展瑜伽、普拉提、跑步等活动,消费者可报名参加,且无需费用。
此外,其还通过“品牌大使”项目让kol去推广健康的瑜伽生活方式,让Kol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传达产品的价值点。
Lululemon的成绩证明了他们在品牌营销玩法上的成功,但国内运动品牌要怎么走,才能追赶Lululemon,仍要继续深究。
话说回来,虽然Lululemon现在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尤其是国际运动巨头的紧追不舍,以及中国本土品牌的强势入驻瑜伽板块,Lululemon很难放松警惕,只能不断扩大市场,如开拓网球、高尔夫及跑鞋类产品线。
未来的发展情况如何,我们就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