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温州市一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暨工业专班工作例会召开,重点分析当前工业经济形势、面临的问题、下步的趋势判断和应对措施。
会议由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海严主持,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发表重要讲话。温州市服装商会、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温州市汽摩配行业协会、温州市泵阀工业协会负责人及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温州市经信局局长张志东通报了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温州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符合预期、稳中有进、稳中承压,传统产业增长较快,数字经济态势良好,项目建设提质提速,助企纾困有效发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4%)超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排名上升至全省第6;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7.2%)全省第3;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工业投资增速23.2%、排名全省第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21.7%、排名全省第5,工业技改投资增速27.5%、排名全省第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30.9%、排名全省第4。
随后与会单位负责人交流分析了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商协会负责人发言环节,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东蒙集团董事长池慧杰,代表服装行业和企业发言。
池会长在发言中首先汇报了温州服装2021年基本情况,2021年,温州服装全行业产值在680亿元左右,其中202家规模以上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营业收入295.18亿元,同比增长11.827% 。服装衣着附件出口总量107.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7%。整体看,服装内贸在一季度后期开始,出现严重的产能滑坡问题,将在第二季度体现出来。
存在问题
当前受上海疫情高发和国内多点散发影响,行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按不同类型企业来讲主要面临三个问题:
团购型企业
主要为职业装(含校服)企业。因疫情,商务往来大大减少,很多区域不能出差,如职业装企业量体师派不出去,接了订单也没法做。团购订单总量虽不受影响,但量体和供应链等工作受疫情影响非常大。
订单型企业
主要为品牌企业和外贸企业。品牌企业因专卖店关门,春夏装滞销,库存积压。订货会召开不了,下半年销售和资金流大受影响,也直接影响明年下单。
外贸型企业上下游不通,国际货运不通,海关出关慢,面辅料无法到位等,物流成本整体大幅提升。
市场型企业
主要为服装批发商户和电商直播类快反企业。没有客流量,市场处于停摆状况,同时,因市场的低迷也导致以快反为优势的直播企业受到直接影响,销量急剧下滑,形成双向恶性循环,产业链生态遭遇严重危机,市场面临毁灭性打击风险。
几点建议
1、做好物流保障工作
支持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各环节,特别是原材料物资在闭环防控措施到位的情况下给予物流通关支持。建议由政府出面组织开通物流专班,给予符合条件和资质的企业颁发通行证,在物流上给予充分便利。同时对物流问题有异常的企业做个汇总,设立好协调机制。
2、给予资金流动保障
希望政府能给予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税收减免和社保减免等政策,同时严控银行抽贷、压贷现象并对企业一贷二抵的再抵押贷款,给予提供便利,提高企业资金流动率。
一步措施
疫情当前,行业面临问题很多,但是也有亮点,就是以精品西服为核心产品的企业,订单和销售一直平稳,一些优质企业不降反升,究其原因,是因为温州的高端西服有目前国内其他服装发达区域还没有的优势和独特的基因,所以越具有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也越强。
所以,下一步行业重点工作就是做好聚焦,以精品西服为抓手推进区域品牌建设;
以点带面,以时尚定制为核心推进全品类销售,强化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
顺势而为,以内外时尚温商联动赋能温州服装区域品牌高质量发展;
只有区域品牌建设好,才能更好形成产业集聚、创造更佳氛围活力,才能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发更多就业创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圈,赋能温州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会上,王振勇充分肯定了温州市工业经济一季稳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不足,并就下步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作出了部署。
王振勇要求:进入二季度,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二季稳、三季拼、四季冲”的分阶段目标,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努力保证全年红目标实现。具体要围绕“清垫底、防倒退、拼进位、脱后三、争前三”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举措,重点是做好“七个聚焦”,推进“万千百十”系列行动。
王振勇强调
下一步,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工业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全力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力争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具体以“十个抓”为工作着力点,高质量推动下阶段工作。
抓惠企纾困
力争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企业难题加速化解、企业信心明显提振、经济指标平稳向好”四个目标。
抓平台空间
以“2+12”产业平台为主引擎,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五未”土地处置,全力推进制造业“腾笼换鸟”攻坚行动。
抓项目攻坚
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千方百计提速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抓载体路径
以“颗粒归公”为载体抓指标;以“大比拼”为载体抓氛围;以“链长制”为载体抓产业;以“作战图”为载体抓责任。
抓创新引领
建立“两链融合”“两创生态”“两城联创”体系。
抓招大引强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聚焦产业链的集聚和生态链的形成。
抓标志性成效
重点抓部门综合性工作要争取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表彰表扬,部门特色工作、典型经验要争取得到国家、部委和全省经验推广,带政策红利的、资源要素的要争取国家和省部级专项试点,全国全省创新型的平台项目要争,成效显著的工作载体要创新。
抓氛围营造
要宣传开道,调动一切有利的媒介渠道营造氛围,要部门联动,工业科技招商口要更积极主动通过建立分工机制,要督查考核,细化完善工业科技招商口考绩考核细则。
抓机遇窗口
加快惠企纾困30条直达快兑,谋划制定新一轮惠企纾困政策。抢抓政策“窗口期”,狠抓新能源风口机遇。
抓两个健康
抓好一批“为企办实事”、民营经济发展重点改革、“两个健康”特色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