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来,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北京、上海这两大城市的居民生活和经济运行日趋正常,越来越多的企业恢复信心。稳定运转的生产线、保通保畅的物流体系、各大专业展会如期举办的通知,种种信息透露着行业发展正重回正轨。然而,疫情过后,企业或许更该思考的是,如何在追求成本、效率、盈利的同时,构建更强健的供应链,以抵御“断链”风险。
供应链韧性仍待提升
6月20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部分行业协会座谈会,研判二季度和下半年工业行业经济运行形势,部署做好下一阶段进一步提振工业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被列为首要任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健全重大突发事件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工作机制,指导企业完善应对风险挑战的各类预案。
在疫情形势趋紧期间,多种生产对接平台为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提供了关键支撑。杭州市临平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运用产业链“一键通”运输保障平台和全国统一通行证保障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鼓励企业申报全国通行证,安排服务专员及时审核通行证申请事项,交通出入口规范全国通行证使用流程,确保重要生产物资运输车辆快速放行。截至目前,已保障运输无纺布、服装面料、防护服配件等重点生产物资、防疫物资超3000吨。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建飞认为,政府主导的物资调度和产业对接只是应急之举,在未来疫情常态化管理阶段,需要各行业主动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全链条的改造提升,加速把供应链变成“供应网”,灵活应对供需变化。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教授、供应链管理服务行研团队负责人万国华指出,传统的精益供应链管理要求尽量避免浪费、减少库存,但也更容易出现断链的风险。此轮疫情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接下来需要对供应结构、生产流程、库存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在尽可能保证成本和产销效率的同时,着力提升供应链韧性。
承压运转的产业链
时间轴拉回到4月上旬。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纺织生产重镇,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杭州等周边地区交通物流受到大范围、长时间的封锁与限制,物流速度变慢、运费上涨,纺织、织造、印染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都开始出现严重短缺,产品运输也受到影响。长三角地区上下游纺织供应链被阻断,纺织服装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贸易普遍受到抑制。
江苏苏州一位从事染化料助剂业务多年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无锡和苏州的纺织印染企业上下游向来联系紧密,纱线、坯布、染料及纺织化学助剂等生产物资如果出现临时短缺,所在区域及周边企业通常会相互调剂及时补给,产业链完整优势明显。但是,公路运输受限以后导致企业原材料短缺,正常生产所需原料供给不足,无法接单。
出口物流也受到不小的影响。由于大部分订单成品需要由上海港转其它港口,港口的运力不足和运费大幅上涨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困难。
“每个企业都不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孤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不同步会影响全链企业正常生产。”杭州市临平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轮疫情以来,海外进口原料滞留港口,国内物流受阻,生产所需原料无法及时到位,运输费用大涨,增加了纺织企业的采购成本。临平区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除了采购成本,发放员工工资、付用房租金、付供应商货款等支出只增不减,成本压力每日增加。
对于布局上下游的大型企业而言,供应链与市场形势也不乐观。一位石油化工与化纤原料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原辅材料价格涨幅较大,下游受国际形势及疫情影响,订单不足,导致聚酯开工负荷较低,“现在传统‘金三银四’旺季都已经过去了,但聚酯终端纺织面料库存高企,较往年大概高出30%。”
此外,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居民正常的出行和生活秩序,居民收入和就业承压,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
同时,随着内销市场需求大幅走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47.4%,比3月继续下滑2.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下滑5.1、6.2和5.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订单不足的压力明显增大。
多举措助企纾困
近期,江苏省服装协会开展的“疫情对江苏纺织服装企业影响”问卷调查显示,疫情导致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排在前三位的是:生产经营成本高、市场订单减少、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其他依次是:应收账款回款难、企业因无法按时履行交易合同需支付违约金、融资难度加大等。
江苏纺织服装企业当下的生存状况是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由于封控管控,员工不能正常到岗,企业生产经营基本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根据这份调查,疫情对企业经营资金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融资和债务方面。其中,84.92%的企业表示营业收入减少,流动资金紧张。大部分企业因生产经营不正常,订单交付延期,订单量减少,线上线下销售受阻,资金回笼存在很大风险。针对疫情影响,企业希望政府采取的帮扶措施排在前五位的是:“保障物流畅通”“加强疫情精准防控,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提供稳岗补贴”“减免或提供房租、水电费等补贴”。
针对企业诉求,近期,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5月9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从加大资金支持、缓解融资难回款难、降成本和扩需求、加强服务保障等维度推出一些实招和硬招。
在5月1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下一步要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卡点”,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将精准推送政策,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和咨询,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中小企业应享尽享。
为巩固拓展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成效,交通运输部提出,要继续对关停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港口码头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应开尽开”。落实好通行证制度和核酸检测“即采即走即追”制度,坚决清理通行管控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行为,保障各类重点物资运输畅通。
在原有的稳增长政策措施基础上,5月31日国务院进一步出台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包含了6方面33项具体举措,各地也在积极落实中央要求,结合地方出台稳定经济的措施。在这些利好措施的推动下,经济有望稳定向好,纺织服装业也将逐渐恢复正常。
分析人士认为,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将为纺织服装行业在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支撑。总的看来,物流运输的逐步通畅,将较大程度地缓解纺织服装行业因原料短缺带来的市场供应链生产困境,并促进中下游订单的下达。
“自建平台”or“抱团发展”
当前,长三角多数地区疫情也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企业产能利用率水平整体偏低,纺织企业仍面临物流成本上涨、市场需求波动等多重压力。有专家指出,产业链供应链断裂是本轮疫情对工业经济的主要冲击,企业应当提高上下游各环节的协同性,尽早从复工复产转向稳产达产。同时,“疫情常态化管理”仍将持续,如何总结过去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统筹经验,在追求成本、效率的同时构建更强抗风险能力的供应链,也应成为各个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江苏盛虹集团通过自建的“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线系统跟踪各物料的产、销、存、耗以及设备效率、能耗情况,控制生产流程;行业产业链协同平台则连通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实现产供销信息通讯在线完成,借助信息化技术保障了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经营稳定。
对于无法完全独立搭建数字化系统的中小企业,需要积极融入到大型企业和平台搭建的体系之中,以提升自身的抗冲击能力。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与柯桥、吴兴、海宁等纺织服装产业重镇携手打造时尚产业联盟,完成中小微传统服装加工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产品设计、面料、制版、生产、仓储等资源共享,实现从低小散作坊的各自为战走向数字化园区的抱团发展。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信息部副主任朱宇星表示,我国具有完善的纺织产业链优势,随着逐步复工复产,长三角地区供应链受冲击的情况将得以缓解,将带动纺织品服装整体实现小幅增长。
随着618购物节的到来,从生产、销售到配送,供应链各个环节被充分调动,为消费复苏按下“快进键”。“618启动以来,平台的全域消费包括美妆、3C、家电、服饰、母婴、农副产品等均迎来明显反弹。” 拼多多618大促的项目负责人表示。
低谷已经过去,对于未来,纺织服装企业应充满信心。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正在产生效果,助推经济运行向好的因素也在增多。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所言,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