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鞋服产业是福建的传统优势产业,福建莆田更是被誉为“中国鞋城”,据说全国每生产10双鞋就有1双产自莆田。为了做好消费者脚上一双鞋,智能制造会给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来到福建莆田的一家制鞋企业的工厂店,听说这里可以实现量脚定鞋、规模化定制。在这里,有一台足部大数据采集分析仪器,是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研发的,只要15秒钟,就可以自动测量分析双脚的54项数据并推荐适合的鞋款。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双鞋最快只要2小时就可以生产出来。下好订单,数据马上传输到了工厂的中控系统,系统即刻安排生产。光是这个环节,就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最小订单量的限制,在成本不会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实现1双鞋也能安排生产。
一双鞋需要历经鞋面、鞋底、鞋楦定型等多个流程。一组高速运转的飞织机,正在全自动编织鞋面。记者注意到每台机子纱线颜色不同,系统会把不同纹样的订单智能拆分、分配给指定的机型来生产。
随后,车间里的AGV小车闻风出动,将半成品送往下一个工序。在这里,工序之间的衔接靠无人物流提升不少效率,10小时可生产1000双定制鞋。AGV小车来到下一个工序,辅料配装。鞋面、鞋舌等部件会被装进一个有射频芯片的筐里,这个芯片会一直伴随这个订单,实现全流程可追溯。人机接力协同,随后就进入鞋楦选配环节。
那么,鞋楦怎么做到定制化呢?其实原理是通过客户端测量的数据,为每个鞋码自动匹配了5到9个高矮胖瘦的子鞋码,这样大大降低了定制成本。而这一步,八角货架里的机械臂会从500多个鞋楦中选取订单对应的鞋楦,交到工人手里定型,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就是成品出货环节。和普通的生产流水线出来整齐划一的产品不同,这里出来的每一双鞋,都是不一样的。鞋子一出来,马上就进行打包发货。有了按需生产和即时发货的特性,工厂也就实现了成品鞋零库存,解决了企业的库存痛点。
眼下,除了高科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纺织鞋服、工艺品、食品在内的消费品工业,也是福建省智能制造转型的重要一环。
据福建省副省长康涛介绍,以往布料需要人工来进行分拣,现在每一块布料都有特定的ID(射频芯片),就可以用柔性的系统,把它精准地适时地送到每一位工人的工序里,直接的效应是:用工减少、效率提高、质量保障稳定。
2021年,福建省纺织鞋服产业已超过万亿元规模,其中活跃着大批民营中小企业的身影。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智能制造的升级改造是一大难题。
福建省副省长康涛谈到:“7月我参加了一个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请企业家来现场看,让他们受到启发,互相交流,下决心进行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再出手推动。 第一个是搞诊断,就是政府购买服务,一对一派专家上门诊断每家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痛点、难点在哪里,用什么办法解决。第二个是借助一些科研院所和平台来推动智能制造的升级改造。比如这一双硫化鞋,其实是一个不大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做了柔性的生产线,产能提高了25%以上。”
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福建省已培育40多个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超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去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