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制造业龙头申洲国际上半年收入录得双位数增长,不过市场担心通胀危机将影响需求,料该中国制造巨头下半年增长放缓,绩后公司股价回吐逾2%。
上半年,总部位于宁波的申洲国际收入同比增加19.6%至幣135.928亿元。 报告期内运动业务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收入增长32.4%至106.872亿元,占比78.6%大幅飙升760个基点。其他类别销售则相对疲软,休闲业务收入下滑5.4%至20.879亿元,内衣收入下滑22.0%至6.105亿元,其他针织品收入下滑33.1%至2.072亿元。
集团指,运动业务销售增长主要受益于欧洲和美国市场运动服装订单需求上升,休闲服则受到中国和日本市场休闲装需求下降拖累,内衣表现同样受制于日本客户订单不足,其他业务收入大幅下滑则因口罩销售收入从上年同期的2.116亿元腰斩至1.098亿元。
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客户上半年分别为申洲国际贡献33.266亿元和27.205亿元收入,同比增加55.3%和54.6%,而来自日本和中国国内市场收入则分别下滑下滑18.9%和2.5%至16.326亿元和32.208亿元。
由于成本上涨及疫情相关支出,上半年申洲国际盈利增长未能跟上收入增幅,集团中期纯利增幅6.3%至23.666亿元。
净利润增幅弱于收入增长主要因期内毛利率下滑。2022财年集团中期毛利下滑9.1%至30.656亿元,期内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销售价格调整未能完全抵消成本上升影响,加上1月份宁波疫情导致宁波生产基地停产半个月,增加了疫情防控支出;中期毛利率22.6%同比暴跌710个基点。
不过申洲国际表示,虽受成本上涨和疫情干扰,但集团工作依然聚焦于加强未来发展之产业基础,致力于提升集团的行业竞争力。
期内新建产能如期完成,员工规模持续扩充,越南面料工厂扩建后每日产能已经提升至400吨,进一步加大对海外成衣工厂面料供给保障;柬埔寨新建成衣工厂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聘用员工规模已达14,000人,且员工效率水平提升理想;越南新建成衣工厂已完成土建项目和一半以上生产车间设备安装,将逐步增加员工聘用人数;此外,越南和柬埔寨海外工厂基本消除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生产运营已恢复正常。
除扩充产能,申洲国际同时进行自动化设施应用扩大,于上下游工序全面推广。期内集团聘用多间软件开发公司,协助企业推进数字化改造,以促进管理决策效率和精细化水平。自动化和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较好地提升了员工的人效产出,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强度,也提供了供应链的反应敏捷性。
尽管多数大行仍看好申洲国际行业地位,对该公司评级正面,但多数国际投行在中报发布后,下调了宁波公司的目标价。
花旗在研报中预计申洲国际下半年收入增长放缓至12%,且目前欧美零售业纷纷去库存,申洲国际似乎对终端需求持谨慎态度,因此下调2022-2024财年盈测6-7%,维持其“买入”评级,但下调目标由120港元至113港元。
野村同样维持申洲国际“买入”评级,目标价则由169.7港元大幅下调至124.5港元。该行认为,虽然申洲国际长期增长潜力无损,但市场可能因行业需求和毛利率的不确定性,对该股持疲软情绪。
美银亦维持申洲国际“买入”评级,同时下调目标价一成一至130港元。该行预计宁波公司毛利率恢复至疫前水平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市场对国内需求疲软和海外市场渠道库存增加感到担忧,申洲国际管理层亦确认相关情况存在,预计下半年销量增长仅有个位数,其中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能见度较低,因此下调2022/2023财年每股盈测2%和8%。不过美银又指出,今年迄今公司股价累计下跌43%,远差于同期恒指15%的,显示已充分反映市场其担忧,因此风险回报水平向好。
另两间大行大和瑞信则维持申洲国际“跑赢大市”评级,其中大和下调其目标价由105港元至96港元,瑞信下调其目标价由113港元至106港元。大和认为目前全球服装业陷入去库存周期,申洲国际难免受影响,瑞信持同样看法,预计下半年申洲国际收入增幅降至8%。
瑞银是申洲国际维持“中性”评级的少数投行,该行认为申洲国际下半年收入增长放缓,并忧虑明年增长进一步放缓且拖累毛利率,因此下调目标价由100港元至95港元。
申洲国际在业绩声明中亦坦诚,上半年出口增长部分源于价格上涨,不能完全归因于出口量增长,而当前主要经济体通胀仍居高不下,抑制消费需求增长。此外,供应链和物流混乱,造成国外品牌部分商品在途时间延长,增加库存积压,可能影响下半年采购量,而其他服装生产国供应链正逐步走出疫情,之前回流至中国的产能将再次流出。 该公司同时表示,国内疫情反复,影响消费需求,品牌商之前销售未达预期形成的库存压力仍然存在,品牌商的采购计划将更趋谨慎。
展望未来,提升供应链竞争力仍是赢取未来之关键,集团在持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优化海外基地的产业链布局,重视企业未来发展所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实施,并加强产品创新和开发,满足消费者对个性、时尚、环保产品的需求,及在不同生活场景下对服装的差异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