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新棉陆续上市,但据业界反馈,纺织厂对原料的采购显得小心翼翼,甚至沉默以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纱价跌跌不休。“金九银十”之后,整个纱线行情立即降温。进入11月中下旬,各地纱线总体弱势,大多数纱支行情不理想。据广州、江浙等地纺企介绍,32S、40S纱线销售尚可,企业一般都能正常走货,但是价格跌幅较大。比如,普梳C32S目前报价在22300元/吨,相比本月初跌近700元/吨。高配普梳40S价格在24200元/吨一线,相比本月初也有近800元/吨的下跌。跌跌不休的行情让纱厂对后市望而却步。江苏某企业负责人表示,宁愿使用高价原料也不敢库存太多,因为后市风险承担不起。
二是库存太大,转运不起来。据企业介绍,目前纱线库存都很高,不管是低支纱还是高支纱,精梳纱还是普梳纱都很高。以山东东营某厂为例,该厂以生产中低支纱线为主,目前库存已达到30天左右。尤其临近年底,各种财务支出大幅增长。“没有多余的钱进原料”是当下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心声。
三是棉价混乱,企业观望情绪浓厚。以新疆棉为例,目前新疆监管库“双28”一口价在14100-14200元/吨之间,相比上周基本持平,但是陈棉新疆监管库一口价在14800元/吨。同是新疆监管库,品质相差不大,价差却在600元/吨,让用棉企业心态难平衡。另外,山东、河北及河南等地库存新疆陈棉“双28”价格也在15200元/吨,疆内外棉花价差超1000元/吨。随着新疆棉收购、加工进度的加快,预期新棉上市逐渐增多,市场观望心态浓厚。
四是宏观需求弱,企业延续销售难。据纺织厂反馈,目前有三难:首先是订单难。很多中小型纺织厂已拿不到订单。部分企业虽然维持一些老客户订单,但普遍反馈单小、短,基本没有利润;其次是物流受限,成品和原料难进也难出。疫情原因,不少地区管控比较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最后是下游坯布、服装企业停摆或限产比较多,企业后续订单堪忧。
后市纺织厂会不会敞开采购呢?这要看后期市场变化,今年或许又是一个“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