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非遗源自中华大地,回归人民生活,她不仅是一项必须传承的文化瑰宝,更是带领地方发展、百姓致富的产业始动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贯彻会议精神,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再启助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12月26-2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联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高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以“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为主题,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隆重召开,这也是大会继浙江、北京、云南、辽宁、贵州后的第六站。
27日上午,大会举办了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主题大会环节,在本次主题大会上,行业领导、地方领导、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以多方视角,共同探讨纺织非遗深入地方发展的诸多可行性举措,全力发挥纺织非遗的发展带动作用。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纺联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国纺联原副会长、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执行主席孙淮滨,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伟良,中国纺联产业部主任、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珊;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董继华,保定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谢鹏,高阳县委副书记、县长蒋东方以及来自保定市、高阳县的领导班子成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纺织非遗推广大使、传承人、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媒体代表出席本届大会。
大会由中国纺联原副会长、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执行主席孙淮滨主持。
高端视角 擘画非遗城乡融合发展蓝图
如今,纺织非遗发展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挖掘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创新非遗作品,到发展非遗产业、带动地方经济,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无一不需要行业和地方的系统规划、有力推进。
保定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谢鹏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是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大会的主题定为“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这开启了大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保定是首都的南大门,也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高阳县是千年古县,其纺织业已有400多年发展历史,高阳纺织产业基础雄厚、特色鲜明,与大会的办会宗旨、发展理念十分契合。我们相信唯有继承传统文化,方能守正创新,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坚定。通过本届大会,我们真诚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让纺织非遗与文化产业共生共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在线上致辞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纺联联合各地政府积极推进纺织非遗传承创新发展,每年召开纺织非遗大会,极大地促进了纺织非遗的产业化、生活化、市场化发展。
本届大会主题为“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这一主题体现了纺织非遗工作的新要求,要将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与先进产业链生态构建相结合,加强传统技艺、时尚设计、先进制造、现代管理、人才培养的融合;要将纺织非遗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加强传统文化、区域优势、特色经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要将非遗技艺传承创新与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在坚守非遗元素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加强融会贯通,体现当代思想表达。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主旨报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行业在非遗工作领域有了长足进步。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纺织行业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弘扬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有力的探索与突出的贡献。
围绕本届大会主题,孙瑞哲重点讲了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的必要性。要明确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使命责任,建立城乡双向联动的产业链、价值链;要明确传承中华文化、维系乡土乡情的必然选择,把纺织非遗的当下与未来,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构建中;要明确活化非遗资源、重塑产业优势的重要路径,继续探索科学可行的纺织非遗健康发展、平衡发展与协调发展。
第二,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的关键路径。需要在四个维度加以构建与推进:一是建设非遗产业生态,培养有发展潜力的手工坊、合作社,建立非遗特色产业集聚区或特色小镇,培育和引进产业带头人、运营人才。二是形成安居乐业生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非遗产业链向乡村转移,调动群众传承非遗技艺。三是维系乡土文化生态,以新品牌重塑艺术感召力,以新消费重塑市场感召力,以新科技重塑场景感召力。四是实现共同富裕生态,激活乡村非遗事业的内生动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中国纺联未来将做出持续努力,投入行业资源、开展试点探索;同时也诚挚希望业内外人士机构为共同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而努力奋斗。
扎根沃土 纺织非遗源自地方、回馈地方
中国纺织非遗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拥有丰富非遗文化的城乡,就像拥有取之不竭的宝藏,如何深入挖掘宝藏带动地方致富,让我们来聆听当地的答案。
保定市高阳县县长蒋东方作县域推介时表示,高阳能够成为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的承办地,我们倍感荣幸、倍受鼓舞。高阳县是个美丽的地方,历经沧桑而风华正盛。在这片土地上,历史名人、革命先烈谱写出华美篇章。如今,高阳县已经集齐了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洁净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五张“城市金名片”。翻开《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第四卷开篇,讲的就是河北高阳的棉纺织业。如今,高阳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之一,拥有4个中国驰名商标,8000多个自主品牌,“高阳毛巾”也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了纺织服装重点培育区域品牌,是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一片沃土。
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林栖作促进城乡融合与助力乡村振兴经验分享,她首先介绍了品牌的系列产品,其中融合了浓浓的传统文化,这是品牌对传统手工艺十年研究和推动的成果展现,林栖也将自己的公司称作“研究所”。在她看来,乡村存在着年轻人逃离、传统文化淡化的现状,让人痛惜,所以乡村振兴是必行之路。面对着投资回报周期长、留不住人才、无法产出具有吸引力内容等乡村发展痛点,乡村振兴要从传统模式转变为互联网+、IP引进孵化、深挖流量入口与变现的新兴模式,据此林栖分享了自己改造乡村的多项实践,她的36院运营模式为与会听众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集思广益 碰撞纺织非遗未来火花
展望未来,纺织非遗路漫漫需上下求索,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每一届的思想交锋、观点碰撞都在为征途指明方向。
会上,孙淮滨发布了《2021/2022年度中国纺织非遗发展报告》,该报告是对当年纺织非遗工作的描述、总结、归纳与前瞻。本期报告包含了政策法规、高屋建瓴、行业动态、公益培训、榜样力量、大使履责、地方风采、学术视野、图书推荐等内容。
随后,在由孙淮滨主持的纺织非遗高峰论坛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国际合作办主任张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李薇,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阳民间染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海涛四位嘉宾围席而坐、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在纺织非遗方面的实践故事,他们在乡村被质朴的传承所感动,又将非遗遗珠归纳带回现代生活。
八方聚首 共筑非遗产业多赢之路
纺织非遗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需要落脚到每一次实践当中,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不仅是探讨路径的大会,更是促成合作的大会。
中国纺联非遗办与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天津市华都抽纱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签约
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高阳县人民政府、北方昆曲剧院、社戏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昆剧《御题棉花图》项目启动签约”
北方昆曲剧院、河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我家的毛巾会唱曲儿授权合作签约”、“共建河北大学高阳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签约 ”
充分发挥纺织非遗产业带动力,行业内外同心共力。会上,嘉宾们还共同见证了共建中国纺联非遗办长三角地区工作站合作签约、纺织非遗出版传媒合作签约、纺织非遗标准化合作签约、纺织非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签约、昆曲《御题棉花园》项目启动签约、我家的毛巾会唱曲儿授权合作签约、共建河北大学高阳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签约等多项合作的达成。
会上,还举办了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倡议行动,由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王翀作为大使代表发出倡议。
现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代表共同登台,参与倡议行动。
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与会嘉宾参观“传承非遗技艺 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纺织非遗系列展
与会嘉宾参加全国纺织非遗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工作交流座谈会
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公益培训走进第六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同期进行了公益项目交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