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或来自于回收的可乐瓶和矿泉水瓶,或来自于废旧纺织品,生产工艺流程充分体现“变废为宝”特征……据相关测算,每生产1吨再生涤纶,能循环利用4万-5万个废弃饮料瓶。
由于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满身自带“绿色环保”基因,再生化纤近些年已成为一批国际知名运动、快时尚品牌的“宠儿”。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支撑着我国再生化纤行业和企业发展壮大。
但是从2022年到现在,我国再生聚酯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纺织品下游市场需求整体不景气,再生聚酯行业的市场行情还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企业在经营中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行业今年的整体行情会如何?企业如何进一步夯实“内力”?《中国纺织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多家再生聚酯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多名业内人士。
市场环境较为复杂
国内再生聚酯行业的主力军,目前主要包括再生聚酯切片、再生涤纶短纤和再生涤纶长丝等。
“2022年再生化纤价格总体呈震荡整理走势,较2021年价格有所提升。”分析师认为,2022年一季度再生化纤的行情短暂上行,但很快就回落;从5月起,受原油和原生聚酯产品价格影响,再生聚酯价格达到全年最高点;二季度受夏季限电影响,行情总体窄幅偏弱;9月的传统旺季不及预期,加上原油价格震荡回落,我国再生企业的出口订单流失明显,工厂销售不及预期,至年底,行业降负明显。“全年,再生化纤行业的开工负荷总体不高。”
从价格看,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3月,江浙地区三维中空有硅产品的主流报价为7100元/吨-7500元/吨(含税),高强低伸仿大化主流出厂报价为6300元/吨-6700元/吨;150D的POY产品主流报价为7400元/吨-7500元/吨;10月底,以上三类产品的报价分别为7400元/吨-7700元/吨、6700元/吨-7000元/吨、7350元/吨-7400元/吨;12月底三类产品的报价分别为7300元/吨-7600元/吨,6500元/吨-6800元/吨,7150元/吨-7200元/吨。从开工率看,2022年10月-12月,再生化纤企业生产装置的开工率分别为46.5%、45%、44%,7月-9月的开工率分别为40.5%、39.5%、46%。
“再生聚酯行情比原生聚酯行业要好一些,但整体也不景气。”这是业内的普遍感受。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到低迷的市场环境影响。
“受欧美经济不景气影响,2022年公司的海外订单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导致营收同比下降约15%。”江浙地区一家再生涤纶长丝企业负责人说。
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2022年前三季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93.07万元,同比下降33.26%。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影响行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不规范的市场竞争。
在全球落实“双碳”目标背景下,一批国际品牌商纷纷制定了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用再生纤维替代原生纤维”的目标和承诺,因此国际市场这几年对我国再生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
据了解,有些并不生产再生纤维的企业,却在卖再生产品。在GRS认证的保护下,当再生聚酯的生产利润较高时,一些企业为了有利可图,便去虚开与再生产品相关的GRS TC证书。原生聚酯的生产成本相对低一些,如果企业打着再生聚酯的名号,卖的却是原生聚酯,在成本上就会比再生聚酯企业有优势,这会对那些真正生产再生聚酯的企业形成市场挤压。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对我国再生聚酯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自国际市场的订单。
“原生涤纶和再生涤纶在产品外观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原料、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投入、环保价值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我国再生化纤行业‘以假乱真’的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势必会影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迫切需要加强。”一名江浙地区再生化纤企业负责人说。
企业表现可圈可点
在再生行业,由于企业类型和规模、技术路线等多方面的差异,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尽相同。不过,从2022年到现在,在行业整体运行压力大的背景下,也有部分企业不断夯实内功,在经营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芮邦科技”)是再生涤纶长丝行业龙头企业,是盛虹集团为布局低碳绿色产业而成立的子公司,位于盛虹旗下江苏宿迁基地。
“目前盛虹集团再生纤维的年产能为35万吨,其中,芮邦的再生纤维年产能为25万吨。”芮邦科技总经理孔文龙向记者介绍,全球都在制定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司的国外品牌客户也纷纷制定了使用再生纤维的目标,他们对再生纤维的需求逐年增加。2022年,芮邦科技再生纤维的销售总体向好,总销量比2021年增长了近10万吨。
“公司的重点客户包括上海莘威(迪卡侬)、宁波申洲(大千)、优衣库、宜家、塔吉特(target)、ZARA、H&M等,是这些品牌指定的再生纤维供应商。比如,申洲集团除了在我国拥有多个生产基地,还在越南、柬埔寨建有工厂。2022年芮邦为申洲集团开发、试样了近150个规格的再生纤维产品,向其海内外工厂总共销售了1万多吨再生纤维,相比2021年的销量增加了3倍多。”孔文龙介绍。
销量和订单增长背后,则是企业不断修炼“内功”。芮邦科技2022年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宿迁市(芮邦)绿色再生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自主研发,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再生涤纶长丝的大规模产业化。公司还重点研发差异化产品,如超细旦、异形、高消光度等再生涤纶长丝,其生产稳定性、后加工效率和染色性均有提高。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并改进设备增加功能性母粒注入系统等,将致力于开发功能性再生产品,如色丝、阻燃、抗菌、蓄热、抗紫外等全系列、多品类、功能性、差异化再生涤纶产品。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球再生纤维核心供应商’。”孔文龙说。
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川科技”)主营再生原液着色涤纶长丝。该公司采用“干式着色法”,在聚酯融熔纺丝过程中直接添加色母料,对纤维进行前道着色,实现了颜料与纤维在分子量级上的有机融合。
百川科技总经理谢历峰说:“2022年公司以开发无水着色纺织品为主,从产品研发、开发和建立数据库入手,建立了3万余款不同规格颜色的数据库。”
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维尔”)主营再生聚酯切片,其一期年产2.5万吨项目已经投产。“公司对外采购再生破碎片,原料来自于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瓶。公司的高品质再生切片可以纺再生细旦涤纶长丝,2022年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生产再生涤纶的企业,比如恒逸、新凤鸣等都是公司的客户。”赛维尔总经理张朔说。
张朔还介绍,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环境,赛维尔今年的业务方向主要是食品领域,将面向欧盟等国际市场出口再生聚酯切片。“我们的再生聚酯切片已经通过了国际市场上两个非常关键的认证,其中一个便是欧洲食品安全局 (EFSA)食品接触材料、酶和加工助剂科学小组的专家认证。公司是我国首家同时取得FDA和EFSA认证的再生聚酯企业,这使产品出口有了切实保障。接下来,公司的主要定位就是面向食品包装方向。今年,公司已经接到了来自欧盟的订单。”
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今年再生聚酯行业的市场行情会如何?对此多名业内人士都对记者表示:“或许仍然会面临挑战。如果‘以假乱真’的情况没有明显改观,那么再生聚酯的市场行情今年难以有起色。”
一方面,现阶段原生聚酯的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这会给再生聚酯销售形成市场压力。另一方面,从行业产业链看,我国对于废旧聚酯瓶和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技术和回收体系还有待完善,原料回收成本相比国外要高出不少,这使我国再生聚酯企业的生产成本仍然偏高。
再生聚酯企业现在的利润很薄,1吨产品的售价往往只比原生产品高几百元,这对企业来说基本挣不到钱。比如,近期1吨原生聚酯切片的价格约为6500元,而再生聚酯切片企业购买1吨再生瓶片的价格也是6500元。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再生切片的价格每吨卖8000元,企业也基本不赚钱,而下游客户仍嫌贵。此外,不规范的竞争仍然存在。
不过从远期看,大家仍看好再生聚酯行业的发展前景。正是因为看好较大的市场潜力,部分再生聚酯企业目前仍在积极建设新项目。
优彩资源于2022年12月公开发行了6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将用于建设年产8万吨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纤维技改项目,其投资额为41373.96万元;以及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8万吨/年(二期)项目,其投资金额为4148.94万元。
芮邦科技二期年产25万吨再生纤维项目当前正在安装设备,预计今年10月将陆续投产。该项目完全投产后,盛虹集团再生纤维的年产能将增至60万吨。孔文龙说:“这一体量,意味着我们每年可回收、利用超过300亿个废弃塑料瓶,减少100万吨碳排放,能够有效解决聚酯产品废弃后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赛维尔一期新的2.5万吨产能今年也将投产,公司再生聚酯切片的年产能将增至5万吨。明年,赛维尔还将新建二期年产10万吨项目。
张朔介绍,公司二期项目将把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从整瓶回收开始,涵盖整瓶分拣、清洗、破碎等环节。“就像原生聚酯企业一样,如果只进入PTA环节而没有涉足PX,就意味着受原料环节的制约会更多。再生聚酯企业的产业链如果从整瓶环节开始,就意味着公司能更加接近再生产业链的源头,原料供应会更有保障。”
百川科技目前正在石狮市新建年产1亿米再生绿色生态环保纺织品项目,新项目预计今年5月全面投产。该项目建成后,将利用公司现有的再生有色涤纶长丝产能,向下游拓展至再生无水着色面料产品。
“现在,国际终端纺织服装品牌越来越重视原料对环境友好的环保理念,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降低碳排放的绿色可持续的再生纤维、再生色丝、再生功能性等产品。我们预计,未来再生纤维的市场需求仍会继续扩大。”孔文龙说。
“以后的纤维或许将只分两种,一种是原材料来自于自然界、产品可降解的纤维,另一种便是能实现闭环循环的纤维。”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这样评价再生纤维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