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沿海地区为主的制造业重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转型已有一定成效,这让它们不仅独当一面,而且还对今年整体的外贸开局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市面上有些产品做得越来越花哨,但没有真正考虑耐用性等功能,比较来说,佛山制造的定力显得更足。”拖着行李在广交会现场采购的佛山外贸人杨光的感受虽然是主观的,却也透露出以制造业为主的外贸城市在严峻形势下所具有的定力和韧性。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各地一季度外贸数据,进出口规模前10强城市中,唯一的新面孔就是佛山这座“世界制造业之都”,和深圳、宁波、东莞等制造业大市一同挑起了大梁。从外贸前10强省份的排行榜来看,除了位列第五的北京,前7名均为民企制造业活跃的沿海省份,也在稳外贸中发挥出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对比而言,受到富士康部分产业链外移影响的郑州,以及成都、重庆这些中西部城市,则在多重因素下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考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一方面,郑州、成都、重庆这样的中西部城市,由于产品品类较为集中,有的受到部分产业链外移的影响,还有的不同程度受到了欧美需求下降、此前原材料涨价以及春节假期工厂停工等影响,这些影响在春节后陆续显现,也导致一季度进出口数据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像佛山这样的民企制造业重镇在一季度表现良好,对中国整体的外贸释放出了重要信号。魏建国表示:“中国民企进入全球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强,正在从过去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朝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方向发展,这个趋势已经比较稳固,也在复苏中表现强劲。”这意味着,以沿海地区为主的制造业重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转型已有一定成效,这让它们不仅独当一面,而且还对今年整体的外贸开局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0强中7城外贸增速跑赢全国
梳理了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各地一季度外贸数据,从进出口规模来看,上海、北京、深圳、苏州、宁波、东莞、广州、厦门、青岛、佛山位列前10,其中前9位的排名和今年前2个月的表现一致,唯独保持增势的佛山取代了天津,进入前10,和2022年的排名相比提升了6位。
基数越大,高增长越具挑战。20强城市中,仅7个城市的进出口增速跑赢了全国(4.8%)。其中,厦门和北京呈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以13.1%和11.6%在增幅上领跑20强;成都、苏州、重庆则呈现两位数下降,分别以-16.6%、-15.4%、-11.9%成为20强中降幅最大的三个城市。
20强的后10位中,没有新面孔,但一个显著的变动在于,前2个月高增速的郑州,3月表现欠佳,一季度的进出口排名从前2个月的12位回落到18位;一季度增速也由正转负,从前2个月的正增长18.2%转为同比下降2%,相差超过20个百分点。
从出口来说,前20强城市中,一半的出口呈现同比下降趋势,仅4个城市跑赢了全国8.4%的增速。其中,北京、深圳呈现出强劲的反弹,同比增长29%和23.8%,而重庆和苏州的出口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3.5%和10.7%。
在进口方面,前20强城市中,12个处于降速通道。其中,成都和苏州降幅最大,分别下降30.2%和22.1%,金华和厦门同比增长34.8%和23.8%,增幅显著。
郑州3月数据拖后腿
郑州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增长为负,主要就是受到了3月的拖累——其3月的进出口(301亿元)仅为一季度进出口的五分之一。对比而言,多数城市3月的进出口均超过一季度的三分之一,甚至接近二分之一。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喻新安告诉第一财经,郑州的进出口占河南的70%左右,而富士康的进出口又占郑州的70%以上,对当地产业和外贸的拉动效应巨大。
喻新安表示,为了订单和交货的稳定性,富士康陆续把多条生产线转移到了深圳和其他地区,随着外移的产线在今年节后陆续投产,影响也显著了起来。
虽然郑州一季度的出口同比仍然保持增长,增幅较前2个月大幅萎缩了近26个百分点,但一个更前置的信号是,一季度进口下降了19.8%,和前2个月7%的降幅相比,降幅扩大了12.8个百分点。以组装为主的富士康,对当地的出口和进口而言都是主力。
据第一财经4月中旬的实地探访,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及周边的乡镇张庄,冷清程度的确远超往年。
魏建国表示,不可否认富士康产业链的部分外移对河南出口造成了影响。但这是暂时的,下一步,富士康将会寻找新的赛道继续加大对郑州及河南的投资。同时,郑州作为“一带一路”的中转站,也将在空港经济、中欧班列和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力中对中东欧等地区的出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根据郑州发布2月22日的消息,当天下午,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会见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扬伟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对接洽谈,达成广泛共识。刘扬伟表示,郑州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活力十足,富士康深耕郑州多年,对郑州充满感情,对未来合作发展信心满怀,将继续积极融入郑州发展,加速合作进程、加大对接力度,朝着互利共赢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喻新安看来,从一季度数据来看,不只是郑州面临严峻考验,成都和重庆也下降较大,同样两位数下降的还有苏州,这些均和当地的产业结构、出口目的地以及企业性质有密切关系,并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疫情、欧美外需收缩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
魏建国提出,重庆和成都一季度外贸降幅较大,主要是工厂对于出口市场的敏感度还不够高,西部地区的出口又以当地企业为主,产品品类不够多元,对欧美出口比重也相对较大,因此整体产业链受到疫情、原材料涨价、春节放假以及外需下降等诸多因素较大影响。接下来的二三季度,这几个城市预计会有更明显的恢复与增长。
民企制造重镇定力足
根据一季度外贸数据,20强中,佛山、东莞这样的民企制造重镇表现良好,凸显出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韧性,也反映出中国民企在全球的竞争力稳步增强。
4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透露,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进出口5.18万亿元,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52.4%。2022年,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50.9%,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
具体看,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外贸表现包括,企业数量和贸易规模稳中有增。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38.4万家,同比进一步增加,增速为7.5%。进出口值增长14.4%,高于全国进出口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8.5%,进口增长6.4%。
以佛山为例,佛山2022年实现6637.8亿元的进出口总值,以7.7%的增速居于珠三角首位,今年更是提出了力争全市外贸规模站上7000亿元的目标。
魏建国认为,佛山、深圳这些城市良好的表现,对中国整个外贸都释放出了很重要的信号,很多沿海城市都是以民企为主的制造业重镇,今年的表现不仅独当一面,而且对稳外贸的开局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双循环的新格局,是要靠民企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
他提出,下一步,中国民企在外贸中的占比将会继续突破,以民企制造业为主的沿海省份及城市将在二三季度,对中国外贸的V形反转产生领头雁的作用,进而带动中西部的外贸制造业发展。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释放,今年二季度外贸明显反弹的局面将有望形成,而领先的沿海地区还要继续带领全国完成今年全年的任务,可以说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