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贸易政策的风吹草动都会在各个产业激起千层浪,棉花产业也不例外。本次“对等关税”行政令的颁布对整个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势必产生冲击,棉花市场是纺织品重要上游原料,受纺织产业链传导影响,棉花产业从种植、生产,到贸易、消费,各个环节必然都将被卷入其中。
随着“对等关税”事件的进展以及各国的反馈,动荡正在从剧烈转向平缓,国内诸多金融机构开始从各个层面进行产业分析,棉花市场具备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不少期货机构研报不断发布,总体来看,由于最近几个月中国主动减少对美棉的进口,即使没有美棉中国仍可以进口巴西棉、澳棉等,因此本次“对等关税”以及中国的反制措施,均不会对我国棉花供应产生太大影响;但中国是美棉的主要出口市场,本次中国对美国产品加征34%的关税,将进一步加大美棉销售市场压力。
国内供应稳定 美棉销售承压 2025植棉减少
众所周知,中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每年仍需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来满足国内庞大的纺织业需求。
中国每年棉花产量在600万吨上下,消费量在700-800万吨,因此每年棉花都存在100-200万吨的缺口,缺口需要进口外棉来补充。
2023年中国进口棉来源国中美国占比达45%,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主动减少对美棉的进口,最近几个月我国进口美棉量下降明显,因此即使没有美棉中国仍可以进口巴西棉、澳棉等等,在此背景下,中国对美棉加征34%的关税对我国棉花供应影响也不大。
同时,加大对国内棉花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国内棉花的自给率,如推动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提升棉花品质和产量,这些前期的努力都将对今年棉花市场的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而从美国市场来看,中国是美棉的主要出口市场,2023年度美棉签约出口市场中中国占比达40%,但是从2024年度以来由于中国市场主动减少对美棉的进口占比下降至7%,美棉出口压力增加。本次中国对美国产品加征34%的关税,将进一步加大美棉销售市场压力,利空美棉。
可以预见,未来美棉一定会出现出口受阻,销量下滑的局面。而美棉出口面临困境,美国国内棉农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这将使得他们的种植意愿大幅下降。美国国家棉花总会(NCC)预计2025年美国棉花面积为960万英亩,比2024年减少14.5%。棉农们在权衡种植收益与成本后,纷纷选择减少棉花种植面积,转种其他更具经济效益或风险更低的农作物,如玉米、大豆等。
短期带来价格波动 长期影响全球布局
但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供应面影响不大不代表价格不会波动。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棉花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进而将会导致棉花价格波动。当中国对美棉加征关税后,美棉出口受阻,全球棉花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价格有下行压力。但另一方面,中国等国家为保障自身棉花供应,积极开拓其他进口渠道,又可能引发部分地区棉花价格的上涨。
对于中国国内棉花市场而言,价格波动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纺织企业难以准确预测原材料成本,在生产和定价决策上必定会变得更加谨慎。
而从更长的时间线去看,美国关税政策打破了原有的全球棉花贸易格局,贸易流向发生明显改变,对整个棉花市场的全球布局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当下,棉花产业相关各方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