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中石油便接到一个消息:1月4日,澳大利亚伍德赛德(Woodside)公司宣布,该公司2007年与中石油签署的总价超过4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销售协议已经失效,这就意味着中澳400亿元能源大单“流产”。
自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世界经济滑坡以来,“贸易保护”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从数量上看,次贷危机后各国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确有增加势头。去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均大量增加,就全球而言,今年或将是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一年。
中澳400亿美元能源大单“流产”
据《环球时报》报道,澳大利亚伍德赛德公司4日宣布,该公司2007年与中石油签署的总价超过4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销售协议已经失效,双方未能就延长协议达成一致。
据了解,该协议原本是中澳两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订单,双方约定在2013年—2015年间向中国石油供气,承诺每年向中国出售不超过3百万吨液化天然气。伍德赛德公司原本计划从2013年开始执行该合同,现在突然宣布取消,澳方给出的原因含混不清。
澳方称,伍德赛德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未能就一个在澳大利亚西部建造的向中国石油公司合作输送LNG(液化天然气)的投资计划达成一致,该投资项目建造的投资原本计划于2012年中期投产。如果该项目能顺利投产后,从伍德赛德公司向中国输运LNG仍需几年时间的准备。
中石油在媒体的追问下,5日晚间发布消息称,该框架协议到期不再延期,是因为伍德赛德公司已经不能在协议约定的时间内实现供气。目前,关于这桩扑朔迷离的交易,各界猜测很多,但事件本身似乎再次验证中国在海外获取稳定能源供应之路充满坎坷。
中国成为贸易保护最大受害国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能源保护主义的抬头。“2007年上半年签署协议的时候,根本没有预料到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现在突然宣布协议失效,或许是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贸易保护“高烧”灼痛国际贸易。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曾在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高级研讨会上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激增,案值越来越大,贸易救济措施多样化。随着全球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对外贸易将长期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钢丝层板反倾销税、美国轮胎特保案……,去年截至11月3日,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种种迹象表明,2010年中国将成贸易保护最大受害国,这在社科院去年12月2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上得到了印证。
黄皮书指出,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截至2009年,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中国在这轮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中是最大的受害者。
企业要做好准备打“持久战”
据了解,美国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目标就是中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美国实施的各类贸易救济案约50宗,其中一半以上针对中国。来自商务部的统计,去年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贸易救济案金额达58.4亿美元,同比增幅达639%。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呈上升之势,受困的还是我们的外贸企业。虽然中国遭遇了较严峻的贸易保护压力,但这些贸易限制措施占中国贸易总量的比例相当低。即便如此,外贸企业仍必须保持警惕,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杭州市外经贸局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从历史惯例来看,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争端。不过,本轮经济危机并未导致类似上世纪30年代的大规模贸易争端,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尚未受到实质性冲击。市外经贸局工作人员说:“就杭州市而言,近几年公平贸易涉案数持续增多,涉案金额不断攀升,摩擦案件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纺织、机电和轻工成为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最大的三个行业。今年的贸易保护或许更加严重。”
据了解,今年,市外经贸局将在加强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公平贸易案件应对指导、国际公平贸易培训、出口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做“文章”,帮助企业及早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提高出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