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的英国去年1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超预期地达到了2.9%,远高于英国央行2%的中期通胀目标水平。在这之前,美国去年12月CPI也有“不俗”表现。在经济尚存“二次探底”之忧时,物价却已先升一步,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可能提前。
由于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缩短了衰退时间,“浓缩”后的CPI走势普遍呈现陡“V”形走势。发达经济体CPI急速回升的一个共同点是受能源价格快速反弹的影响,在指标上表现为CPI快速超越除去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CPI。
尽管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就业市场依然低迷,但是通胀并不会因此受到抑制。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大宗商品市场出现较大回升后,将抬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特别是通过能源价格渠道的传导直接提升CPI。在当下,大宗商品价格复苏催生的通胀压力已经明显。
随着在全球经济中占比不断上升,新兴经济体对大宗商品市场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它们经济回升速度普遍快于发达国家,对提前激活大宗商品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复苏的不同步性也使得主要发达经济体提前面临通胀压力。
目前,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还不得不坚守着宽松货币政策。以英国央行为例,最近的议息会议纪要显示,该行量化宽松计划规模仍保持不变。这是因为英国失业率仍处于7.8%的高位,而且该国财政也需要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当然,该行也承认通胀率高于此前预期,并将密切监控风险。在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央行的弦已经提前紧绷。
由于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以及主要发达经济体已经启动补库存过程,2010年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已是定局,各经济体的通胀形势均不乐观。以美国为例,今年的通胀压力并不见得比英国小。即便消费者信心低迷,但制造业快速复苏的趋势以及商品和能源成本提高,都可能会超预期地推高美国通胀水平。更何况美国CPI翘尾因素上半年也将保持在2%以上的高水平,各种因素作用下,上半年美国通胀水平出现超常规增长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
传统观点认为,货币紧缩政策主要针对总需求,似乎对输入性通胀作用有限。但是,要知道本轮通胀主因大宗商品上涨也是因为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因此货币紧缩具有“精确打击”的效果,对于延缓通胀到来,为经济复苏争取时间具有良好效果。
在经济萧条时固然应以经济增长为重,但在过热苗头显露的情况下,对原本主要以维护币值稳定为己任的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来说,在年中之前开始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