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明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9%,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中国将成为经济复苏的领跑者。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危机还尚未结束,复苏基础仍不牢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就警告说,失业问题、债务问题、资产泡沫等问题依然是高悬在世界经济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而这也将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经济带来影响。
可见,后危机时代,还有诸多不确定的变局存在。制定后危机时代议程,能动地应对各种未知,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议程之一
调整结构
2009年,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向是“保增长、调结构”;但随着2009年中国经济8.7%的增长率实现,“保增长”这个任务基本完成。接下来,“调结构”自然成为今年的一大主题。
基于此,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感受到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综观2009年,大凡没有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中倒下去的企业,多半都是在结构调整上有着不俗的表现。
2010年,“保增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不再被重点强调,“调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始成为新的着力点。
这也使得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感受到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国际金融危机从外部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为我们清醒认识并着力解决行业内部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契机。在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
虽然2009年是艰巨难熬的一年,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度过了难关,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有例为证。在不久前举办的“中纺圆桌论坛2010年会”上,江苏东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颇为感慨:“2009年,我们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企业能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成绩,度过这个难关,关键还是提前进行了结构调整。”
调整结构,江苏东渡纺织集团首先将重点放在了调整企业内销与外销的经营上。“作为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企业,在三年前,我们就开始加大对国内销售自有品牌的工作。”徐卫民说道。
调整之后的成果是可喜的。徐卫民告诉记者:“在始终保持外贸增长的同时,公司自有品牌———尤其是童装,在2009年达到了三位数的增长,整个销售已经超过了6000万元,并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专卖店和营销体系。”
同时,东渡纺织集团还从去年开始加强对产品总量的控制,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了大量调整,提高附加值、减少贸易摩擦,在不增加总量的情况下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过去总是以国内生产为主。而现在,我们不光要走出张家港、走出江苏,同时我们还要走出国门,除研发等放在国内,生产上已经一部分放到了柬埔寨、马来西亚。”对企业发展策略的调整,也是东渡纺织集团在2009年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原因。
结构调整,也意味着在“点”和“面”之间找到平衡。如何正确处理“点”和“面”之间的博弈,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20世纪70年代,法国人非常瞧不起意大利人,认为意大利不可能成为时装王国,因为他们就是制造商;然而今天,没有人会说意大利人只是制造商,都会认为意大利是服装王国。
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就是因为有很多品牌已经率先从意大利走出来。而尤为关键的是,他们都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自己品牌的溢价能力和影响力让全世界认同意大利时装的国际地位。
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坦言,从入行至今的10多年里,曾经非常痛苦过,因为一直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也没有找准自己的方向。她说:“最开始走进这个行业,那时候我们追求量大,西单大街一步一个广告,我认为广告就是影响力。”但是,她逐渐地意识到,美誉度和知名度是两回事,溢价能力和产量是两回事。所以,在快速扩大市场跑了一阵子之后,依文又往回走,“向品牌的高端定位,品牌的研发力、创新力的国际化方向走”。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量上,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认同的———中国制造;但设计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在现阶段,这是一个现实。
“但作为一个行业,或者一个行业中有追求的企业家而言,我觉得,我们只能站在现实看待未来,看待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所以,我们希望一些品牌能下决心,在这时候坚持自己的路。也许我们没有多大规模和产量;但我们具有自己的品牌风格水准,具有自己设计能力。”夏华说。
“我们不能越走越宽,应该越走越高,向产业高端领域去拓展,去显示中国纺织的智慧和能力。现在我们很多品牌缩小了和国际品牌的价差,金融危机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在中国自己的舞台上就可以跟全世界最好的品牌竞技。”对于“点”和“面”的处理,夏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这也是依文企业集团能够战胜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企业在各自不同领域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之外,对于针织行业来说,2009年也是一个结构调整的转换之年。
针织行业在过去一年的结构调整中,可圈可点。从区域结构调整上来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织协会理事长杨世滨认为:“截至2009年年末,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五五分帐’———沿海有五个省,中原有五个省。区域结构调整的形成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一个成本导向的结果。”
谈到2010年,杨世滨对于结构调整中重要环节的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分析是,2010年针织企业在在整个营销模式上会出现很大的变化,目前更多的是传统营销模式或者服务型营销模式,未来网络营销模式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除此之外,随着内衣的时尚化、针织产品的外衣化和功能化这三大趋势的日益显现,杨世滨也提醒针织企业及早把握行业大势,注意在产品结构方面进行适宜的调整。
他预测,从针织行业角度来讲,2010年针织行业的发展,首先要更加注重效率,劳动生产率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更大的课题;第二,品牌效应会增强,品牌效应已经在高端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延伸;第三,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会加强。2009年一些综合实力强大的优势企业对市场的控制都在不断加强。
议程之二
创新发展
调整结构并不是在原有结构上的简单调整,而是要有一个升级、创新的概念在里面,要实现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说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关乎中国服装强国的实现和实现的快慢问题。
当未来中国服装产业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被全世界认同的时候,也就是中国的服装品牌有机会被全世界所认同和认知的时候。
在强调结构调整重要性的同时,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词便是“创新”。如果说调整结构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任务,那么创新发展则是贯穿于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轴。
未来,可以肯定的是,将是一个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对经济贡献能更大的过程。而且,“十二五”目标的推进和纺织强国目标的实现,也主要依赖于创新发展,纺织强国纲要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创新的纲要。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曾表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这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在过去一年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有力措施。中国服装要做强,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和品牌创新战略。”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织协会理事长杨世滨也认为:“最后的目标落实要在创新发展这一点上。以前讲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但今天,创新可能将变成企业生存和竞争的基本点,而不仅仅是发展需求。”
这些判断,对于依文企业集团来说,可谓感同身受。因为2009年,依文在有备而来的状态下用尽所有办法,包括在企业营销等各个方面积极去创新。
“我认为,2009年我们创造了很多营销模式,跨界、服务附加值提前融入等等,各种各样的,甚至连高级酒店的营销模式都用进去了。”夏华说。
尝试多种营销模式的创新之后,给依文企业集团带来的收获是,“企业的营销额增长了50%左右,最高的品牌销售额增长甚至达到了109%”。
创新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江苏东渡集团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始终把创新作为主题,使创新贯穿于公司管理的全部过程。回顾2009年,徐卫民总结道:“过去一年,公司继续加大了在节能减排,尤其是污水治理上的工作,不仅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更重要的是,通过节能减排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可以说,东渡集团之所以去年的经济效益能实现三位数的增长,产品创新功不可没。
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反应堆”。北京大华天坛服装有限公司在历经55年发展之后,决定第二次创业。“将市场和管理做强、品牌做响、效益做大,以服装研发、设计、服务、销售、生产为主线,逐步实现一个实业集团、两个产业基础、三个信息平台,五个支撑体系的发展格局。”这些举措使得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得以保持持续呈两位数增长的态势。
作为国内民营企业优秀代表的红豆集团首次在国内推出的一种能穿在身上的“空调”,正是企业坚持创新发展所收获的果实。这种碳纤维健康热能服融合高科技纳米技术与人体工学技术,已申请六项专利,其中一项为发明专利。
同样依靠自主创新,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成为国内中高端面料市场的代表企业,并成功跻身全国行业强势品牌方阵。经过多年发展,福华织造已成功开发出尼龙高强、质轻超薄、中空保暖等七大系列锦纶功能型精品面料,构建了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线。
作为依文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夏华在几乎走遍了世界顶级男装工厂和展室后,发觉“我们的技术、工艺、版型,尤其是男装,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赶得上的,确实需要时间的磨砺”。
不过,她还是坚信,在除了营销模式创新之外,加强中国服装产品的设计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更是中国服装品牌站上世界服装第一梯队的重要条件。
夏华说:“今天,对于时尚产业而言的确‘世界是平的’,对于品牌商,我们期待中国生产技术更强,但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我看了最近世界上的很多时装周,几乎大大小小的品牌都在使用中国元素或者东方元素。在这一点上,我更坚信中国的设计师基于对中国消费群体的了解和消费趋向、情感趋向的感知,一定是最有优势的。”夏华坚定地说,“我相信,未来我们产业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被全世界认同的时候,我们的品牌就有机会被全世界所认同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