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全球经济衰退产生于美国。当前经济复苏正形成于亚洲。
本周的一系列重大财经消息很好阐释了这种鲜明对比:泰国称其去年第四季度折合成年率的经济增长率为15.3%,台湾说它去年第四季度的这一经济增长率为18%。但德国却表示,该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丝毫没有增长,免于陷入衰退的唯一原因是德国增加了对其他较健康经济体的出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说,各国经济在陷入萧条时表现得很同步,但它们的复苏进程呢?越来越不同步。
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下世界经济的复苏情况。先来看看那些富裕的成熟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它们的经济都尚未步入健康轨道,不过美国经济的表现要好些。
美国经济正在增长,这得益于一系列胰岛素(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和糖(企业重建被耗尽库存的急迫性)的摄入。但以过往经济复苏的标准来衡量,美国经济目前的增长速度不是很快。
正在变得节俭的美国消费者不愿意支出。银行不愿意放贷。雇主不愿意招人。政府不愿意出台更多经济刺激措施。但比其他一些人乐观的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预测人士预计,到2010年中期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重新回到经济衰退前的水平。欧洲和日本则要在2012年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这一水平。
欧洲看上去依然是病怏怏的。这里的衰退程度更深,而财政和货币刺激力度则不及美国和中国。欧洲企业比美国公司更依赖银行,而欧洲的银行一直未能(或一直未被迫)像美国的银行那样公开其损失情况或迅速补充资本金。
现在欧洲那些寅吃卯粮和过度举债的国家正被迫追悔,它们是希腊、西班牙、爱尔兰和葡萄牙。由于它们是欧元区国家,都把利率决定权交给了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因此它们无法下调利率或让货币贬值以提振出口,而现在它们继续以低成本借入资金以支撑国内疲弱经济的能力也已令人怀疑。
唯一的可行选择是一条痛苦之路:紧缩政府预算并削减工资,以便使出口产品价格更有吸引力。虽然英国有权让英镑贬值,但正如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本周所指出的,英国能否靠增加出口使经济摆脱困境,要取决于欧洲其他国家是否愿意买英国的产品。
日本的经济形势则更加难以判断。与其他依赖出口的经济体一样,美国进口下降也使日本遭受打击。美国2009年从日本的进口额较2008年下降31%。但日本目前正因其地理上靠近中国而受益。中国去年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场,日本财务省(Ministry of Finance)周三称,日本今年一月份的对华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80%,增幅比同期对美出口增长率高两倍。虽然日本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状况令人鼓舞,但挥之不去的通货紧缩和政治瘫痪威胁却给日本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尽管美、欧、日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它们头顶上都悬着一个共同的大问题:随着财政刺激力度的减弱以及央行逐渐退出超低利率政策,消费者和企业需求能够恢复并使经济复苏势头持续下去吗?
现在再来看看推动本轮经济复苏的新生力量──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它们不仅已经从病榻上站起来,而且已经回到工作岗位并开始做俯卧撑了。
中国在这方面一马当先,它证明集权政府的一大优势是能迅速向经济注入大量刺激资金并命令银行放贷。这一政策实施得如此成功,以至于中国央行目前要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以免过度刺激经济并引发资产市场泡沫。
中国的亚洲邻国则在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获益,通过增加对华出口或从中国吸引更多游客,它们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美出口疲软的不利影响。那些与中国关联度更强的亚洲经济体,如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其经济增长速度也一直是最快的。
但亚洲消费者对本地经济增长也功不可没。马来西亚今年一月份的汽车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3%,印度这个月的汽车销量同比增幅达50%。相比之下,美国一月份的汽车销量只增长了6%。
事实上,本次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已在没引起多少关注的情况下走过了一个里程碑:在现代史上,新兴市场消费者的支出额第一次超过了美国消费者。与20年前相比,新兴市场消费者的数量更庞大了,富裕程度也更高了。摩根大通称,今年全球消费额的34%将来自新兴市场消费者,只有27%来自美国消费者。而20年前,这二者在全球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和29%。
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卡斯曼(Bruce Kasman)说,不太夸张地说,新兴市场消费者2009年给世界做的贡献等同于美国消费者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对世界的贡献。
不过亚洲单凭自身还不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其经济依然依赖出口,这意味着,他们也在观察、等待和期盼成熟经济体的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出现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