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24日说,受经济危机影响,去年世界贸易下滑12%,是1945年以来最大跌幅。与此相对应的是,两周前,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达到2008年的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四成以上,其中出口达1094.7亿美元,增长21%;进口953.1亿美元,增长85.5%。
无论如何,数据是美丽的。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大幅增长是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春节双重因素的影响,去年1月进出口锐减,造成对比基数较小的缘故,但统计确实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中国外贸开始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刚刚过完春节的中国人惊喜地发现,今年2月,外贸进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将会有一个相当数量的增长。他们相信:种种迹象表明,中国2月份的外贸统计数据必将“依然辉煌”。
然而,有识之士指出,面对这些看上去多少有些让人心动的数字,“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他们的看法至少有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今年中国外贸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这一判断依然成立。金融危机并未彻底结束,全球经济复苏尚未稳固,世界经济形势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晴空万里”;中国虽已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远远不是外贸强国,对内,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外,应对贸易摩擦、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势越发严峻。
就中国而言,对欧美国家日益增多的贸易保护措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但更为值得警惕的还应该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正相继加入贸易保护主义的行列。在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期间,美国、欧盟、阿根廷等国就相继对中国油井钻管、铜版纸、三聚氰胺等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相继对中国产品启动贸易保护措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的产品与中国制造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为我们再次敲响了产业升级的警钟,中国制造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向中国创造转型,才能走出腹背受敌的困境。
其次,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有欺骗性的。必须看到的是,在这些真实数据的背后,很难绝对排除一些不可告人的动机和行为。在对人民币升值有着强烈预期的心理驱使下,不少外国进口商将订单提前,使得大量预售货款先期到账,从而可能造成中国今年外贸出口前高后低的尴尬局面。
最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外贸一路发展到今天,有过太多辉煌,太多经验,但也确实有过失误,有过教训。关键是要坚持“不折腾”。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候:外贸稍有起色,政策就出现变化,最后吃苦受累的还是外贸自己。对“折腾”之苦记忆犹新的中国外贸人,如今在这些美丽的数字面前显然更加成熟:“千万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似乎成为了所有外贸人共同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