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去年略显沉重的心情不同,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浙江)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今年对产业转型发展的期许更加迫切。
这位赴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老纺织”,背包里带来了一份《关于促进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七条建议》。昨天,赵林中表示,“调结构”已经成为比“保增长”更加重要的任务。
“一场金融危机将‘倒逼’企业转型,有些企业再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调整掉。”赵林中说,“去年,我认为企业是要先站着、活着,把这场危机挺过去,现在经济复苏迹象初步显现,要主动思考未来的发展空间。”
危机“倒逼”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营销主管朱雪芹也切实感受到经济复苏的暖意,朱雪芹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今年订单情况较好,公司正在招聘工人,而且准备投资一条新的生产线。“因为自己的生产线来不及做,我们很多订单只能发到代工的工厂,希望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之后,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朱雪芹说。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20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华交会”),一直被业界人士看作“开春第一展”,也是业界判断进出口形势的“晴雨表”。
3月1日,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沪调研期间,亲自到华交会现场观看了一场特别的“秀”——这场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出口质量”为主题的“秀”,也是华交会首次举行的出口精品展示活动。
在安徽省精品展示专场,易小准观看得饶有兴致,并不时与身边的安徽省商务厅有关人士交流看法。这也是联合主办华交会的9省市共同策划和打造的一个平台,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与新产品研发,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安徽省徽商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栾毅很欣慰地看着自己公司的产品能够在这样的场合展示,他告诉本报记者:“去年金融危机,很多公司受到影响,我们原来做普通服装出口,主动调整开始做摩托车服装,出口额反而增长了30%。”
在栾毅看来,从普通服装生产转型到摩托车服产品开发,这一决定并不轻松,尤其是在经历金融危机的阵痛中主动调整。
“去年我们自己建立了一个工厂,为了提高技术含量,也在申请四五个专利,现在出口不能再做‘大路货’,因为很容易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我们一套摩托车服出口价格就要达到200~300美元。”
赵林中也指出,企业要特别重视在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两个利润制高点取得突破,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清晰的市场定位、准确的品牌定位。“做别人不愿做的产品,做别人不能做的产品,这样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改变纺织服装行业的‘薄利’地位。”
由于金融危机的“倒逼”,许多企业也更加重视自主创新,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新联纺”)去年新建了设计中心,开发阻燃、防水、防静电面料,用于石油、矿山开发领域,从原来欧洲占统治的领域夺取了较多的市场份额,也在危机下实现了逆势增长。
“目前公司自有品牌比例还比较小,我们要加大研发投入,每年要按照营业额的一定比例提出来,投入研发产品。”新联纺党委书记季正荣表示,“这个比例目前占的还比较小,小于5%,以后会逐步增加。”
外贸复苏迹象初显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普遍不景气,目前形势有所好转。然而,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银行信贷收缩、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诸多难题依然困扰着企业。
赵林中表示,许多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希望退而求其次,“有的企业说,不转型升级是等死,转型升级等于找死,这样的观点绝对要不得,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在赵林中看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彻底消除,企业不能盲目转型升级,而是要把握市场动向与需求,逐步调整结构,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让市场决定。
“我们集团就非常鼓励下属企业多参加展会,华交会、广交会,还有境外各种专业展会,只有切实掌握了市场的动态,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市场在流行什么风向,才能根据需求进行转型。”他说。
事实上,华交会也已经成为诸多外贸出口企业探寻市场动态的风向标。健健集团外贸业务员周军平对本报记者表示,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必须转变思路,多元开拓才能走得更远。“比如,在原料方面,以前都是用别人的面料,现在可能会逐步自主开发自己的面料,或者跟面料厂商合作,开发一些功能性的面料,这样的利润就是可观的。”
然而,周军平也指出,去年底到今年初,尽管外贸订单在逐步恢复,但是生产方面,工厂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去年这个时候,80%左右的工人都已经到厂,今年只有50%多点儿,”周军平说,“现阶段根据订单数量来调整。如果订单确实比较多,可能会提高待遇招工,如果订单不是很多,或利润不是很高的话,可能会把订单往后排。”
对此,南京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综合处副处长谷劲松认为,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是企业出口面临的严峻考验。“我在华交会现场看了,境外客商并没有明显增加,企业反映,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感觉,但价格在上涨,企业的乐观可能来源于价格的上涨,这样出口额就增加了。”谷劲松说。
浙江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副处长丁干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从数据上看,全国多个省份1月份外贸实现了“开门红”,但是,今年面临的外贸形势却更为复杂,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都将是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企业必须尽快走上转型之路。
谷劲松进一步表示,面临并不稳定的外贸回升基础,政府除了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也应该延续一些扶持性政策,保持相对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