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近来陡然加剧,美国高层更是不断厉言相向,其中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当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民怨沸腾,而中期选举又在即,奥巴马急需转移国内焦点;二是美国制定了出口促进战略,在未来五年内,出口额要翻一番,在金融危机导致各国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出口最大的指望,无疑就是中国。
于是,敲打中国,拉抬自身下滑的支持率,同时为扩大美国出口铺路,也自然成为美国政府当前的不二选择。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道理,出口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历届美国政府都大谈要扩大出口,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到奥巴马政府上台,考虑到当前危机和中期选举的背景,可能确实有点动真格了。比如,按照美国政府公布的“出口推动战略”,美国出口体制将进行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
在中央层面,美国将成立一个所谓的“促进出口内阁”,该机构将由国务院、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贸易代表处、小商业署和进出口银行多政府部门首长组成。每个部门将在半年内提交如何促进美国出口的具体计划。
从具体走向来看,则有三个方面,首先,政府为企业提供海外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其次,政府将使企业更容易获得出口融资;再次,通过所谓强化贸易规则消除海外市场贸易壁垒。
对中国来说,最关键的是第三点。美国现在紧抓不放的也是第三点。奥巴马此前已公开表示,他在对华贸易关系上采取更严厉态度,强化贸易规则,确保所谓美中对等的贸易关系。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则声称,美国将扫除原先的政策死角,不再让其他国家损害美国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说得冠冕堂皇,但其中许多具体政策,不无贸易保护主义之嫌。比如,最近美国通过一系列针对中国产品的“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制裁和特保措施,对“中国制造”设置贸易保护;同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更是磨刀霍霍,大有人民币不升值不罢休的意思。
不少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近来在和笔者闲谈时都表示,奥巴马目前的政策是盯准了中国,甚至不排除铤而走险,在今年春天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如果真是那样,美国势必对中国进行制裁,中国则会加以报复,大规模贸易战将会开打。
从中美官员目前互相针锋相对的指责看,双方现在还处于试探对方底线的阶段。双方其实都不敢过于强硬,也不敢将话说得过死。因为道理很简单,中美毕竟都是经济大国,也是政治大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乃至军事等一系列问题上,各有需求,斗而不破是上策,撕破脸皮无疑是下下策了。
因此,作为中方的对策,一方面,必须理直气壮且坚决回应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并通过其他手段让美方感受到中国的压力。比如,最近中国连续大幅减持美国国债,这就让美国认识到中国也有牌可打,美国在推行过于冒进的措施前必须审慎掂量中国的反应。
另一方面,中国也必须有政策的灵活性。具体到人民币汇率问题,按照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对笔者所讲的,其实如果从中国经济本身来看,随着经济复苏步伐加快,要有效遏制经济过热,人民币适当升值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而且,由于中国是新兴经济体,货币走强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但不排除一些特殊阶段,比如在危机条件下采用特殊的政策,包括特殊的汇率形成机制。这是应对危机一揽子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金融危机逐渐过去,人民币可能会有所升值,但升值的同时,美国必须照顾到中国的关切。比如,在中国外汇储备安全问题上,美方必须有切实的保证措施;在总是被操弄的中国投资准入问题上,美方必须摒弃冷战的心态;在甚嚣尘上的贸易保护问题上,美国也必须遵循世贸规则,停止对中国产品给予不公平待遇。此外,美国要扩大对华出口,也必须自我放宽出口的各种限制。
回到最初讨论的美国出口战略,在人民币问题上敲打中国,是美国政府促进出口的一个重要环节。奥巴马的“出口驱动”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有助于加快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美国经济复苏,则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在具体博弈中,中国可以有所让步,但作为平等的大国关系,来而不往非礼也,美国也必须有所表示,否则冤冤相报,两败俱伤,美国的出口战略也将只能是中道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