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主席在参加天津代表团审议时,纺织女工张晓燕在发言中提到企业“招工难”,并说明这个问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比较普遍,尤其是纺织企业。胡锦涛听后指出,这个问题应该研究,政府的劳动部门可以在需要用工的企业和需要找工作的人之间搭建平台,比如说,天津帮助陕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现在那里的群众安居了,还有一些剩余劳动力要外出打工,可以有组织地把他们吸引过来。这样对天津来说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同时也是为灾区群众做了一件大好事。
胡主席的话,其实是从公权救济的角度,给地方政府部门提出了一个“招工难”的解决之道,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有益启示:企业和无业、失业者都需要什么样的公权救济?政府应该如何进行公权救济?
从企业角度看,政府的劳动部门通过组织剩余劳动力,向企业输出工人自然皆大欢喜。事实上,近年来很多地方劳动部门也在进行这样的工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对于当前总体上劳动力过剩、“就业难”问题突出的形势下,企业出现“招工难”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并不是无工可招,而是无法满足工人提高待遇、享受更多权利的需求。然而,要想提高工资待遇,企业需要更多的收入,这对于作为就业主渠道的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多数企业根本无法实现增收,自然无力提高工人待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需要政府的帮助,就是如何增收。比如解决融资难问题,减免税费的政策优惠,开放更多的垄断领域,规范政府基层部门管理和服务等。
从劳动者的角度看,当前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难以找到符合自己意愿的好工作。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了个人权利意识,不再像上一代民工那样忍辱负重,挣了钱回农村去。他们不但希望企业可以提供更高的收入,而且普遍希望有稳定的社会保障待遇,以及和城市人一样的国民待遇——这些问题,有的是企业可以解决的,有的问题,却只能靠政府部门来解决,比如可以流动转移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及户口问题等等,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有关方面改革力度,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制度保护。另外,对于普通工人过剩,熟练工人、高级技工短缺的情况,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技能培训工作,让普通劳动者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技能培训,也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打下良好的劳动力资源基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据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以及企业分流人员等,今年城镇就业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左右。
就业形势虽然不容乐观,但可喜的是,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了解决方案,包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提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些内容,就涉及到胡主席关注的政府有关部门为“招工难”搭台的问题,更是新生代民工等劳动者需要的“公权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