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周末对央行可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担忧成为多余,但货币政策收紧的趋势未变,只不过是将时间窗口进一步后推而已,因而对市场的压力仍未消除。
3月17日,A股劫后遇喜,上证指数上涨57点,再将3000点踩在脚下。“如果3000点溃败太远,那肯定不能玩了。”上海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坦言。3月12日、15日,上证指数连续两个交易日重挫,一度跌至2963后,似已成危局。
人心将散之时,研究员认为,本周二中国央行虽然仍是资金净回笼,但一年期央票利率连续八周未动,加息忧虑可减轻。同时,美国亦暂时排除加息之“雷”,外部环境缓和。
加息时机未到
然而,通胀压力与日俱增,分析师已经纷纷上调CPI、PPI预期,年内加息几成定局,证券市场对于加息的顾虑难以消除。
美联储3月16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于0-0.25%的纪录低位不变,并表示短期利率仍将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超低水平”。
这令投资者对联储加息的担忧情绪得到缓和。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股市周二收盘整体走高,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涨43.83点,至10685.98点,涨幅0.41%,为连续第六个交易日走高。
国内,央行16日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进行了83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同时发行了1100亿元1年期央票。1年期央票发行量较上周增加了100亿元,为18个月以来的新高,而28天期正回购上周刚刚恢复,但本周的回购规模较上周就增加了430亿元。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已经带给研究员一个强烈的信号,加息应是在所有的手段都失灵的情况下而采取的措施,目前来看,还不到这个时候。
另外,2月新增信贷规模被控制在7000亿的水平,也是缓解国内投资者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2月后的新增贷款规模在信贷额度的控制下继续下行,那这对加息综合症患者而言绝对是一个福音。很显然,央行用加息来遏制通胀或通胀预期,无非是通过提高利率,以减少实体经济中的资金需求,从而遏制经济过热的局面出现。但是,如果资金供给已经被减少,央行还需要加息吗?”中信建投分析师魏凤春认为。
数量控制先行
也有分析师认为,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已经暗示加息的必然性。
3月11日,2月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代表整体经济增速的工业增加值指标创出了本轮经济回升过程以来的新高(20.7%),受春节因素影响,物价指标CPI超预期攀升至2.7%的水平,伴随经济强劲回升出现的是工业品价格PPI同比增速回升到了5.4%。
“目前表现出经济小周期和货币周期步入高峰拐点区域,物价指标仍在滞后攀升的阶段,未来几个季度将面临通胀指标年中冲高的格局,货币数量调控压力因此不断增大。”国泰君安认为。
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央行能够容忍的加息指标是通胀率在3%以内,超过4%则是大多数人公认无法忍受的指标线。
此刻,距离3%的参考线,或许已经不足0.3个百分点。来自于网络、居民交流中的物价上涨感受明显。
“从央行对信贷的控制来看,决策层的意图是先釜底抽薪,不行的话,再进行直接降温。不过抽薪的局限性在于:从去年1月至今,在信贷大量投放的背景下,虽然没有增量出来,但存量的流动性也已经是历史最高水平。”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所以,我个人认为,加息仅仅是一个决策指标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决策与否的问题。”
2007年10月,在面对日益高企的CPI数据,管理层宣布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此时,证券市场也走完了将近3年的牛市历程,从6100点开始步入调整。
谁都无法证实,加息等收紧的货币政策在市场的下跌中,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但毋庸置疑的是,加息等紧缩性措施会对资产价格产生严厉的打压。
“严重的通胀,是管理层不得不谨慎对待的问题,2007年10月那会,兰州拉面、方便面的价格上调都受到管制,可想而知,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上述私募基金人士提醒说。
事实上,当存款准备金第一次上调后,也即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收缩。而加息,仅仅是收缩工具选择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