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贸然行事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将事与愿违,不是促进,而是损害中国提升产业结构的努力。
美国商务部3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1月份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去年12月的181.4亿美元增加至183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出口减少17.6%,降至68.9亿美元。当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
对中国来说,贸易摩擦形势严峻。迫在眉睫的风险是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下的汇率风险敞口。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由于利润微薄而难以承受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一点众所周知;但按风险金额排行,由于建设和生产周期较长,电站、轮船、铁路、通讯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最为突出。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户估算,目前上述行业企业在手合同约1500亿美元,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整个行业将减收300亿元。
贸然行事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将事与愿违,不是促进,而是损害中国提升产业结构的努力。2009年中国造船业拿到了全世界44.4%的新增订单,跃居世界首位,在中韩两国造船业的角逐中,堪称里程碑式的成就;但韩国企业为扭转颓势而实施降价揽单策略,从2009年10月至今年1月,韩国造船业新签订单连续4个月远远超过中国同行,今年1月韩国造船业竟然占有全球订单(189万载重吨)的64%,中国仅占6%。在这场白热化的淘汰赛中,人民币汇率倘若升值,中国企业将很有可能面临溃散。
意义同样重大的是需要实施、落实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激励政策。“调结构”并不仅仅意味着提高账面统计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产业和出口中所占比重,同样也意味着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档次,以及切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品牌、流通环节等高增值环节,从而提高我们整个出口的收益率,摆脱只能在低增值制造环节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争夺刀锋一般微薄利润空间的厄运。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调整比某些账面上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给我们带来的效益更大、更可持续,因为相当一部分账面上的“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完成的仅仅是劳动密集型环节,笔者就曾经在东南沿海某世界驰名巨型高技术公司的工厂看到他们的工作技术含量何其低下,何其容易被替代,与他们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对比鲜明:招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高中毕业生培训一周即可上岗,3个月左右即可成为熟练工人。考虑到我们是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仅仅依靠高新技术产业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自身的升级更显重要。
在国内市场上,我们的政策应当是支持国内企业摆脱贴牌地位,自主参与竞争,去争取较高的收益。但从笔者在紧固件等行业企业的见闻来看,某些招投标政策门槛过高,发挥了相反作用,取消了内资企业摆脱代工地位、直接参与投标的资格,让某些所谓国际大牌企业即使在中国国内市场也能安享中国企业为之代工的丰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