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针织行业走过了非常艰难的一年,但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刺激引导下,通过行业上下的一致努力,克服了金融危机的种种影响,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在2009年的经济运行中,有四个方面令人瞩目:产业转移、出口下滑、内需增长、两极分化。
产业转移明显加快
在这一轮产业转移的大潮中,中部地区承接能力增强,从下图可以看出,江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2009年针织服装产量增长幅度都很大。另外,东南亚等海外地区投资也加强。
出口依然呈下滑趋势
全年针织服装出口总额为461.04亿美元,同比下降11.92%,针织服装数量为180.58亿件,同比下降13.82%。
全国针织服装产量前十位的省市
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山东、新疆、黑龙江、四川和广西是去年针织服装出口金额排前10名的省市,这10个省市中黑龙江出口金额同比下滑幅度最大,为75.08%,新疆出口数量同比下滑幅度最大,为68.59%;广西的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增速均居首位,同比分别增长56.79%、125.75%。
内需推动作用加强
2009年,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内销产值2357亿元,同比增长14.74%,高于纺织行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速14.05%;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对服装衣着品位的要求提高,在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背景下,内销对于拉动针织行业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信息中心统计,由于去年春节在1月份,今年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95%,但从环比来看,1月份零售额比上年12月份增长10.5%,虎年春节期间(腊月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43.3亿元,同比增长24.45%,增速比上年高于17.85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17.7%,反映出当前我国国内服装消费需求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回升趋势。
企业出现两极分化
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大企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5.3万户,其中近4000户利润率超过15%,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1/3。
2010年行业发展须迈过几道坎
2010年,整个纺织行业回暖之风扑面而来,针织企业普遍开工较好,进入3月后,工人到厂率较高,正月后,工厂生产基本正常,订单较为充足。尽管行业对今年的预期好于去年,但面临的许多问题让企业深感回暖之不易。
劳动力成本上升
今年,针织企业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了12%~15%,少数地区的企业甚至达到了20%。“用工荒”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一方面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好转后,“85后”、“90后”的新一代年轻人不再愿意单纯为挣钱而工作,他们希望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渴望成为城市中的一分子,对生活质量提升有自己的要求。
原材料涨价迅猛
去年11月至今棉纱价格已上涨25%,棉纱价格上涨的速度快于棉花价格。春节前地产棉价格为14700元/吨,现在涨到了15300元/吨,新疆棉已达到16500元/吨,企业判断棉价会继续走高。棉花现货价格高于期货合约价格,这是以往所不常见的。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棉纺行业由于担心棉花短缺而率先调高价格,但各企业间技改投入不一,加之针织企业价格传递能力不足50%,故纱价不会大幅持续走高。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强,如今已不是升不升,而是什么时候升、升多少的问题。3月15日,美国130位众议员要求美国财政部在4月15日发布的关于各国汇率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3月16日,在美国参议院,经过修改后的舒默法案程序重新启动,如果人民币再不大幅升值,该法案要求奥巴马政府对所有来自中国的产品征收惩罚性高额关税。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人民币升值对依赖出口的针织行业而言,影响不言而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认为,人民币如果可以成为世界流通货币将会大大减小汇率的风险,此外增加进口比例也可以对冲风险。
除了上述问题外,2010年针织企业还面临融资困难、土地指标紧张、贸易摩擦风险加高等困境。对于一些中小企业,银行现在只收不贷,即使贷,也只是贷90%左右,且利率上浮高达20%~30%。
针对目前的种种状况,杨世滨等行业领导开出了一些药方:加大技改投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渠道建设,强化品牌培育;高度重视人才战略;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大型园区、大型产业集群,加强专业化分工,形成大生产基地;加强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注重软实力的提高,等等。
尽管今年的形势很复杂,业内人士认为,总体状况将好于2009年。这一结论基于以下两点判断:一是国际市场回暖,订单好于2009年,预计全年外贸增长4%;二是国内增加内需的政策将长期存在,加之拥有良好的行业基础和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实现比去年更好的经济业绩已没有悬念。
“十二五”产量增长不再是重点
2001~2009年,针织服装产量逐年增加,9年间,产量增长了264%,约翻了两番,年均增长速度为14.58%。2004年开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针织服装产量超过梭织服装产量,这种领先优势一直持续到现在。“十一五”期间,针织服装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虽然略有下降,为14.22%,但仍高于服装、梭织服装的年均增速10.79%、6.85%。同期,针织行业出口在纺织行业出口中占比也呈现增长趋势。“十一五”开局之年,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开始超过梭织服装及附件的出口(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金额比梭织服装及附件出口金额多11.77亿美元),且这种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
专家分析预测,进入“十二五”,量的增长将不再是重点,“十一五”末,我国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预计达3700万吨,占全球的45%,产能过大在买方和卖方市场将同时丧失议价能力;同时资源的约束也不会支撑纺织量的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是今年乃至今后长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个行业注重效率优先,强调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减少和改善对环境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针织行业的发展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国际化的采购中心和方便快捷的网络化交易平台。产品将朝针织外衣化、内衣时尚化、产品功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