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缘起
2010年5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7%,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已持续14个月保持在50%以上。一天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出人意料地宣布,自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为17%,离历史的最高峰17.5%仅一步之遥。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中央政府的紧缩意图清晰,实际影响并不大。但显而易见的是,银行能够用于贷款和企业能够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在调控楼市频出重拳的背景下,紧缩银根的调控效果会有何效应?我们特意邀请三位专家对央行的举措进行深度解读。
形势迫央行出手
NBD:无论从一季度的CPI、固投等数据,还是新近公布的4月PMI,经济从趋热到过热的趋势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央行年内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何深意?
刘煜辉:央行接连动用政策工具,实属形势所迫。央行一直在密切关注通胀预期,但年初信贷的突击放量,近几月CPI在过热边缘徘徊,通胀预期逐渐发酵,均表明已经出现经济过热的风险。1日公布的PMI数据反映了经济企稳,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货币政策调整伤及实体经济的顾虑。央行不希望看到的一个局面是,在资产泡沫还在膨胀的时候,流动性控制不住,投资增长过快。
李慧勇: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大量流动性和经济过热的风险。央行仅仅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已经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尽管3月份出现逆差,但这是暂时现象,出口攀升会扭转逆差并进一步推高通胀。历史数据显示,名义出口和CPI的关系密切,当出口增长较快时,CPI涨幅也比较高;其次,目前进口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出口价格,由于目前人民币实际上盯住美元,进口价格上涨将100%传导至国内,进而拉动CPI;还有一个因素是外汇占款。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外汇占款增长已呈加快之势,在出口超预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渐强的背景下,外汇占款预计将继续上升。近期大量央票即将到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到期资金的规模有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减少银行可贷资金。
赵锡军:这次是今年第三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调控流动性压力,提高存准率是化解某些领域的价格上升压力和预期压力。
二是考虑一季度银行信贷速度偏快,如果按照一季度的信贷量发放,2010年的信贷将远远超过7.5万亿的预计额度。提高存准率可以冻结商业银行2500亿的可贷资金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给商业银行一个信号——要控制信贷总数。
三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第一季度M2的增速达到了25%,已经很高,正常的数字是17%左右。调高存准率可以使货币供应量放慢,使经济增长更加平稳,不至于出现某些领域价格持续上升所带来的压力,乃至通胀预期持续上升。
PMI显示经济过热
NBD:也就是说,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为了回收流动性,预防未来经济过热的风险,而抑制股市泡沫还在其次,那么本次调整对目前仍处弱势的股市有何影响?
李慧勇:市场的嗅觉一向敏锐,其实上周市场就对政策推出已有所预期,央行宣布上调准备金率对A股来说,可谓短期利空出尽。虽然货币政策的长期风险没有消除,但短期政策风险已经减轻,加上上市公司一季度的盈利继续大幅提升,A股短期的反弹行情能够得到支撑。不过,中长期来看,后续紧缩政策对A股的影响还会继续让A股重复3月的震荡行情,市场仍会陷入胶着。
NBD:PMI数据已持续14个月保持在50%以上,这是不是中国经济已经“热气腾腾”的明证?
李慧勇:从PMI数据上看,可以肯定,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在中国经济强劲恢复,并且通胀压力明显迅速上升情况下,经济非常强劲增长不是好事情,过热风险已将超过了二次探底的风险。传统上,二季度是投资热潮最高峰,需求趋旺使得中国部分上游行业可能会出现短缺,并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较快,这会增加通胀压力。
NBD:准备金率每次提高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约3000亿,今年已经3次上调,是否可以解决经济过热问题?
刘煜辉:控制信贷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提高贷款成本,抑制市场的资金需求,但现在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没有恢复到可以上调利率的程度。这种情况下,上调准备金率冻结资金还是很有限的,而且银行资金来源很多,存款增长那么快,贷款出去又转成存款,这是控制不住的。因此,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其宣示意义更大,实际力度并不是很大。
李慧勇:前面说过,经济过热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决定了需要多重政策工具在不同阶段配合使用。有些因素是刚性的,比如即便严控新开工项目,2009年已经开工的大量在建项目也将支持投资增速高位运行。有效控制信贷并回收流动性是政策退出的第一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仅不能熨平经济波动和防止通胀攀升,包括其他控制资产泡沫的政策作用也将打折扣。
利率调整是必需
NBD:目前有人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提升可以缓解对加息的焦虑;也有人认为宏观调控已到一个拐点,控制经济过热将成为主要调控目标,而保增长有可能成为次要。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印证哪一个观点?
刘煜辉:货币政策从宽松转为适度,其间的过渡存在种种权衡。在政策推出上,数量型工具先行是可以的,包括人民币升值及加息等价格型工具也将陆续启用。就抑制通胀而言,目前这种“小步快跑”式的调整未必足够,利率政策可能仍是必需。可以考虑动一动汇率,为货币政策腾挪留出空间。尽管央行加息的时点难以预测,但是随着经济进一步企稳回暖,中国维持低利率的必要性将减弱,央行势必通过调高利率管理通胀预期,并抑制通胀水平。
李慧勇:尽管央行始终没有放弃收紧货币的路线,但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对于政策方面影响重大,上调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本身将很快变得明显不够。在我看来,此次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离历史的最高峰17.5%仅一步之遥,上调空间很有限了。政府手中可以选择的举措已经很少,只能诉诸于加息和某些价格管制。二季度加息必要性最大,预计加息一次,幅度为0.27个百分点。此外,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也有助于促进出口升级,二季度可以考虑开始恢复升值,全年升值幅度预计3%~5%。
结束语:从专家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向常态的进一步回归,市场无须多虑。这一方面体现出央行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充裕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意在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此外,如果政策层面对经济“虚火上升”的担忧还将持续,那么,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靴子”落地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遥远。谢谢几位专家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