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市委书记沈利农今天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经编名城海宁利用倒逼机制,始终把转型升级放在产业发展的第一位。目前,海宁市已经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2件。
经编是纺织业中针织法的一种,是相对于“纬编”而言的。经编是纺织业中的一个小分支,成长性和效益却领先于整个纺织业。海宁经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快速发展。
海宁市马桥街道委员会宣传委员沈裴华告诉记者,与传统的“纬编”相比,经编要领先很多。“由于成本原因,传统的纬编还在继续被运用。我们希望通过规模优势,来使经编能够被更多人使用。”
目前,该产业整体规模、装备水平、产品水平、开发能力均列全国第一,被国际设备供应商称为“世界上经编机最密集的地方”,享有“产业用纺织品先进产业基地”的称号。今年又被国家工信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然而,在金融危机下,海宁经编同样面临转型。那么,海宁经编的转型升级之路,又该通往何方呢?
沈利农认为,品牌是企业的“金名片”,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金护照”和“通行证”,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该市以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工作为抓手,通过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激发企业的创牌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海宁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2件、省著名商标36件,中国名牌6个,浙江省名牌21个。其中,经编领域已拥有2个中国名牌、2件中国驰名商标、7个浙江省名牌、8件省著名商标。
但是,毕竟一两百家经编企业都要拿到单体名牌,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海宁如何把集体品牌打响,让广大中小企业跳得更高一些,让大家共享集体“品牌”的果实?
沈利农告诉记者,他们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举办中国经编设计大奖赛。该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走进国内各大校园,引领时尚设计,传播经编品牌,效果非常明显。第二件事,就是浙江省区域名牌的获得和推广使用。”
“马桥经编”是海宁获得的第一个省级区域名牌,现在通过分批分层的推广,已经有20家企业获准使用“马桥经编”省级区域名牌,成效十分显著。比如海宁万方经编有限公司在产品上加贴专门注册的区域品牌商标后,公司开发的高档汽车顶棚专用布打入广州本田等公司,出口日本的抗静电经编布每米卖到18元,高出市场一般产品10元钱,利润是普通产品的三倍以上,通过品牌创建,产品一次合格率从原来的90%提升到98.5%。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要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要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要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会长沈顺年告诉记者,经编非常符合中央的要求。“它是高科技行业,属于节能减排型。”
对于未来,沈利农充满信心。“海宁要引进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原料供应商、经编产品制造商、产品贸易商、物流和经编设备生产商,打造世界经编产业的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