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广州街坊来说,“民工荒”似乎都是发生在别处的事情。然而,就连珠三角的民工荒现象都已逐步淡出媒体视野的时候,“招工困难——工人跳槽——抢工挖角” 的戏码,却仍在中山大学对面的康乐村里反复上演。信息时报记者深入集中了约2000家制衣厂的康乐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深入调查发现,从今年春节民工回家过年后,这里的招工难问题就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而工人待遇多年没有提高则是最根本的原因。
老乡牌、承诺牌都难招工人
中山大学东门对面的康乐村,是广州城中有名的制衣厂集中地。每天早上八九点到傍晚六点多,在康乐村的“北京路”——南新街的两旁,总有一溜人或站或蹲或坐地守着各自跟前的一块小黑板或纸板,上面写着招聘各类工种的信息。这些都是村里各制衣厂派出的招聘人员,每天最多时有五六十人,即使中午街上没什么人的时候也有三四十人在守着。一位美源制衣厂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往年只是厂里偶尔缺人时才要到街上来招人,但今年春节以来就一直是这样。
这些招聘广告除了注明招聘的工种、人数、待遇和联系电话等常规信息外,有不少特别注明工厂订单充足、没有淡季以及能按时发放工资,有的还写上老板是哪里人。一位给福建老板打工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希望这样能把更多在康乐村里打工的老乡吸引来。”不过他也承认,“这似乎不怎么奏效。”
从5月8日起的两个多星期里,记者曾多次到康乐村驻守观察,发现面对这一路上五六十家工厂的招聘广告,许多人都只是看一眼就走了,其中长期驻守在康乐桥上的八九家制衣厂,基本上一个人都没有招到。为了吸引工人的目光,有三四家制衣厂的招聘人员手上拿着衣服样品,偶尔能吸引一两个工人咨询工价。一位女工解释说,大家的招聘广告都差不多,但实际要加工衣服的哪些地方、有什么具体要求都没说清楚,有样品看的至少能大概估计一天要做多少活,这样比去了工厂才发现待遇不对要好些。
“招不到人是正常的”,美源制衣厂的招聘人员平静地说,“你看这么多家制衣厂在招人,每家的待遇都差不多,来围观的工人都不傻,除非待遇特别优厚,否则有工作的人肯定不来,无所事事的人也宁愿闲逛着。”
太平制衣厂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招工很费神,熟练工和一般工种都很缺人,工人过年就不回来了,整个康乐村的工人越来越少。其实现在也有好多家大型制衣厂搬走了,听说去内地办厂。
康乐村中约居委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感叹道,这里的老板不愿意加工资,导致民工大量流失。特别从今年春节过后,民工更少了,工厂里要不到人,只好天天派人到外面拉人。
康乐村分为东约、中约、西约三个部分,仅中约一处,上规模制衣厂(即工人超过100名)就有五六十家,另外家庭小作坊有五六百家。按当地居委会的说法,东约、中约、西约的制衣厂规模数量相当接近,初步估算,这里的制衣厂总共约有2000家。
康乐村内忧外患
打工仔谋划出走 村外厂家来挖角
据记者了解,由于招不到人,导致厂里人员紧张,一天工作12个小时成了一些工厂工人们的家常便饭,四对夫妇同住一个房的尴尬的境地,也令一些工厂的工人只要条件有所改善,他们便义无反顾地辞工投奔他处。由于有着2000多家制衣厂的康乐村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些在别处新开的或人手紧张的工厂,便以打着各种优厚条件前来“抢人”,于是,在康乐村便天天上演着辞工——招人——抢人的戏码。
环境恶劣
每天工作12小时 四对夫妻一间房
16号晚上9点半,在康乐村的一家小餐馆里,记者遇到了一个刚下班的20多岁的小伙子阿辉,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服装缝制商标。阿辉在康乐村打工有五六年了,他告诉记者,这里制衣厂几年来基本没涨过工资,即便是出现用工荒的这两年里,这里的制衣厂很有“默契”地集体不吭声,工资就是死活不涨。
虽说几年来老板都没涨过工资,但这个月阿辉的工资却明显多了。他告诉记者,上个月工资6400元左右,这个月估计能上8000元。不过,这倒不是因为老板大发慈悲,而是因为最近厂里接到大量外贸订单,因为人手有限,阿辉上个月只好加班加点地做。“明天就发工资了,今天来这里大吃一顿安抚一下自己。”这天晚上,阿辉终于吃上他最喜爱的酸甜油炸福寿鱼,由于平时老是加工,来的不是时候,一直没有吃上,今晚终于如愿以偿了。
制衣厂里不同工种在收入方面的区别比较大。一种是计件工,每月工资多少就要看干了多少活,像阿辉这样初中还没毕业,却能拿到让不少白领都羡慕的工资,其实都是靠夜以继日加班换来的血汗钱。另外一种是拿固定工资的,例如康乐村中十分紧缺的“尾部工种”,也就是专门负责“剪线头”的工人,月工资大概是2000元左右,“这类工种旱涝保收,有固定收入。”
除了老板不给加工资、工作强度大,工厂的环境恶劣也是一大问题。记者采访了一名来自重庆的40多岁女工,她在一家制衣厂剪线头,由于是熟手工,每个月赚2500元不是问题。但是,她和丈夫一起住在工厂宿舍,虽然工厂特意设置了夫妻房,但所谓的“夫妻房”有名无实,让四对夫妻一起住在同一个房间里,中间用一块大木板隔开,哪对夫妻吵个架大家都清楚,说个悄悄话都要担心两边隔板有耳。她表示,对这样的环境让她不满意,如果有更合适的工厂,她肯定要跳过去。她的儿子也在这里打工,工作并不稳定,“前几天刚到一家制衣厂做夜班,每天工作12小时,做到凌晨4点才下班,他说太累了干不了,活得很没尊严,已经辞掉了工作,想重新找。”
工人想出走 “过了这个旺季,就和朋友一起离开”
“我都不想在这里呆下去了。”阿辉心平气和地告诉记者。在阿辉看来,这份能拼搏到月收入八千的职业并不能带给自己成就感。“报纸上都说大学生找工难、月薪低,一个月只有两千多,但他们工作几年后就赶上我这个水准了,而我呢,完全靠自己在拼命。可以说是没有积累的。”阿辉所说的“积累”是指能像白领在正规的单位里有晋升的机会。“拿着超过一般白领的收入,住着猪窝般的集体宿舍,拼命打工日夜颠倒。感觉除了打工还是打工。”阿辉自嘲着说。
阿辉已经计划好了,等过了这个外贸订单的旺季后,他和几个朋友将一起离开康乐村,北上江浙。“我有几个以前的工友已经去了,工资待遇比康乐村好,工厂也常年有订单。至少员工的宿舍比较人性化,有空调、有独立卫生间”。
其实,像阿辉这样的年轻人图的不仅是一个相对人性化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在康乐村继续拼搏下去结果还是一个“猪窝”里的小打工仔,而中大布场的档口一个月一平方租金就1万多,“在这里无论我熬多久,永远不可能像他们一样,开一个自己的档口。我在拥挤的集体宿舍内,看到的是窗外相隔不足一米的墙体和暗淡的光线。”
“上江浙也是打工,我还可能多赚点钱,说不定将来有一天可以结束打工,自己再开个小档口做个小老板。”
天天挖角战 番禺制衣厂开着车来“抢人”
在康乐村里沿街招聘的并不仅仅是村里的制衣厂,连其他地方的制衣厂都跑来挖人。“他们又来要人了。”康乐村一个守株待兔多日无果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番禺大石的一家三江制衣厂又来公然“抢人”。
这个厂的招聘人员提着扩音器喊着,只要对工作待遇满意的,可以免费到番禺那边的工厂考察。招聘广告上还有彩图显示工作环境如何优越。记者看到,展示图片中的厂房清洁明亮,还有高档的夫妻房。记者观察的10分钟里,能坐7个工人的小车就开走了3车,把感兴趣的工人拉到番禺厂里去实地参观。
“纯粹是噱头!”一家制衣厂的老板很不屑地说,“这些工人去了肯定也留不久,他们给出的待遇和我们都差不多。包吃包住,不也和我们给的待遇一样吗?也是按件计工,一天干12小时。按时发工资、货源充足,每家工厂都这样说的。”
不过,番禺这家厂的招聘者对这种看法却不以为然,“你看我们一来就有这么多人想去我们工厂应聘就知道了,我们的实力强,环境比康乐村好很多,周日休息,还提供夫妻房,这在康乐村中是很难实现的。”
其实,番禺的制衣厂过来康乐村“抢人”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现象了。很多番禺的制衣厂原本就是从康乐村中迁出去的,在外面找到熟练的工人也不是简单的事情。由于打工人员流动性太强了,基本上对于将新手培养成熟手这类事情,制衣厂老板并不感冒,反而认为那是“亏本”的事——“等他学会了,也就要飞走了。”一个制衣厂老板很现实地说。
康乐村是制衣厂十分密集的地方,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走在南新街上,放眼望去,每栋楼除了底层是各式各样的档口外,二层往上都是制衣厂。这里拥有的熟练制衣工人的数量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外来的制衣厂因此大举来这里“抢人”。
厂房租金上涨吃不消
根据满堂红海珠区地产经纪彭晓枫介绍,康乐村一带的厂房租赁价格从2009年开始突然上涨,2008年,位于村内一楼街边的制衣作坊,平均厂房租金为70元/平方,而到了2009年,同样位置的厂房则提升到100甚至200元/平方,他认为当时厂房租金的突然提升主要和一些企业收到内地订单增加有关。因为这些制衣小厂做的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内销生意,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不大,反而有逆市上扬的趋势,订单增加,2009年找彭先生询问厂房价钱求租的人也有所增加。但当时周边的放租、小餐饮业店铺的租金未见有大幅提升,甚至布匹市场档口的租金也未有如此高的增幅。彭晓枫补充道,经过2009年一年的大幅提升租金,也造成了目前一些康乐村的制衣企业无法承受高昂的租金关闭的情况,另外一个导致制衣厂关闭的原因,也与附近难以招到制衣工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