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中国扩张消费需要跨越四道坎

发表时间:2010年05月27日    作者:梁达

  充分释放消费力和加大消费驱动力,我们需要跨越或消除阻碍消费增长的四道坎:收入差距、收入预期不高仍是消费进一步扩张的重要阻碍因素;股市预期差影响消费信心与热情;高房价成为一项掏空居民钱包的支出项目,使购房者无钱顾及其他消费,节衣缩食成为他们的消费方式;社会保障不完善,仍缺少放心花钱的氛围。

历年中国消费总额走势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尽,影响犹在,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空间和力量有限,需要增强消费这驾马车的驱动力,以弥补投资与出口拉力的减弱。但从目前消费增长的角度看,潜力与空间虽然巨大,要充分释放消费力和加大消费驱动力,并非易事,需要创造条件,形成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消费的作用力。

  概括起来,消费提速仍需跨越几大难关:

  第一,收入差距、收入预期不高仍是消费进一步扩张的重要阻碍因素。

  收入的增减决定消费的规模和水平,据对近几年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回归分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可以带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85%;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可以带动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74%。

  据统计,近年来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据统计,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最低10%收入组居民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为0.96,而最高10%收入组为0.63;农村居民为0.78,城镇居民为0.73。最高20%收入组所占的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8.3倍。此外,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从1990年的2.2倍扩大到2008年的3.3倍,城乡居民二元消费结构特征十分明显,这在同一个消费环境和条件下,因收入较低特别因收入来源稳定性较差,永久性收入难以保证,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就会受到较大限制。各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成为抑制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平稳回升的态势,但仍有不少企业效益将并没有明显好转,减员降薪现象时有发生,居民收入增长预期降低。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何时完全消失还难以预料,企业和居民观望情绪浓厚。收入前景不佳,将使一些居民产生节衣缩食的消费行为,也将直接导致新增消费支出的减少,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这是新的一年促进消费首先需要考虑如何使居民的钱包有钱,也就是要解决绝大多数居民有钱可花的问题。

  第二,股市预期差影响消费信心与热情。

  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和未来支出等方面的判断是影响消费者信心高低的重要因素。目前,具有财富效应的股市由于受加息预期、宽松货币与财政政策的退出等影响出现低迷,预期不看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缩水,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投资者的消费热情,将对整体消费的增长产生一定的下拉作用。我国居民就会相应增加大约1到1.5元的家庭消费。

  第三,高房价成为一项掏空居民钱包的支出项目,使购房者无钱顾及其他消费,节衣缩食成为他们的消费方式。

  房子在百姓的心中居于首位。中国自古以来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但更有“安居才能乐业”之训。目前,住房投资性消费比重过高,具有过度超前消费特征,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从商品房销售看,1991-2009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9.8%(2009年比上年增长42.1%,增幅达历史最高水平),销售额年均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6%,商品房销售额快于消费品零售额17个百分点,相当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由1991年4%提高到2009年的35%。

  从人均住房面积看,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6.7平方米提高到2008年的30.0平方米,增长3.5倍;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32.4平方米,增长3.0倍。

  从国际和地区比较看,我国居民的人均住宅面积水平较高,已经超过了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约为30多平方米,而香港城市居民住房面积是7.1平方米,日本是15.8平方米。我国大多数家庭住着自己的房子,还想要买更大更好的住房,有不少家庭出于攀比心理,借钱也要买更大的房子。我国城镇88%左右的居民已拥有自己的住房,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个人住房拥有率,法国与德国仅30-40%,美国仅68%,反差较大。

  近年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势强劲,价格大涨,导致在一些大中城市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居民在住房方面的花费与日俱增,房价的涨幅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一些寄希望于房价能回落的消费者尤其是持币待购者,一部分人为此多付出了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房款,另一部分人只好望房兴叹,高房价已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项巨大支出。

  就目前来看,推动房价节节攀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刚性需求的拉动,也有投资甚至投机的推波助澜;既有政策性因素,也有体制和机制因素等,还有部分居民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收入状况,盲目跟风,竞相攀比,买涨不买落的不理性消费行为,也是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房价阻碍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一是不少城市的房价大大偏离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使不少购房者成为“房奴”,在沉重的还贷压力下,导致这部分家庭买房后而处于长期节衣缩食状况;二是高房价大大增强了支出预期,增加了预防性储蓄需求,使多数人不敢消费、谨慎消费。

  二是不利于消费结构的优化。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上看,居住消费在居民支出结构中是逐年上升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居住支出比重从1990年的7%上升到2008年的10.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统计上居住消费支出并不包括购房支出,仅包括房租、水电费等支出,如果加上购房方面的支出,这一比重会大幅提升,有可能达35%以上。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居民最终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占的比例在10-20%,而住宅消费的比例在30-40%。因此,我国居住消费支出的压力,要远比食品消费的支出压力大。

  三是收入房价比过高花去了二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积蓄,严重削弱了消费增长的后劲。

  国际上通常以“房价收入比”(房价和家庭总收入之比)来衡量房价总水平的高低,房价收入比正常为3至6倍,租售比正常为200∶1到100∶1之间。以北京为例,北京地区2009年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达到27:1,而房价租售比已达到500∶1,明显高于东京、伦敦和温哥华等其他国际性大城市。从北京和上海等地方的住房绝对价格水平来看,也已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国际大都市。但是,美国和日本的人均收入是中国人均收入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如果再考虑汇率因素的话,我国部分城市的房价已远远高于收入。所以,住房投资或投机需求旺盛是推升房价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企的房价,对一般消费者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高房价已将中低收入群体挤出房地产市场。如果要想买房,就得花费几代人的储蓄积累或透支家庭的未来收入,这难免抑制其后续的住房装修及家具、家电等消费能力,甚至削弱几代人后续的即期消费能力。

  扩大住房内需,一方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大多数民众的存款都投放到住房消费上,要尽快改变已经出现的居民住房消费透支现象,改变因购房而挤占其他消费的问题,努力使居住开支占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尽量让普通居民住得更舒适一些;另一方面要抑制房地产发展的过热势头,更不能把发展房地产开发业作为战略重点,而应当是在不影响耕地和环境保护等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发挥住房消费对内需的拉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而不是一个充满泡沫、随时可能崩溃的房地产市场。千万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要千方百计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让房地产价格得到理性回归。

  第四,社会保障不完善,仍缺少放心花钱的氛围。

  目前,尽管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三大后顾之忧仍是广大居民紧缩开支的根源。居民医疗保障、社会救济、退休养老、失业保险制度、教育的产业化制度以及住房货币化制度的改革和实施状态,都使得大众居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担忧,医疗、健康、保险、住房、就业、子女上学等各种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使得大众对未来信心不足,消费起来慎之又慎。

  要扩大消费,让多数居民放心消费,首先必须解决后顾之忧,只有解决了这些让人民天天忧心的问题,人民才有信心去消费、 去投资,而不会有后顾之忧。只有进一步消除人们在上学、看病、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消费意愿才能得到最彻底的释放。尽管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但这是一条见效最快的途径。只有建立可靠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让人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居,居民放心大胆消费。否则拉动内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朝不保夕,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只有紧握自己的钱袋。将来生活没有保障,只能依靠自己,不该花的就不花了,就更谈不是风险投资。

  虽然要保持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非一日之功,消费扩张也并非一蹴而就,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跨越多年来阻碍消费增长的四道坎。

  一是要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加快增长速度。在初次分配中,通过劳动立法等手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别对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设立最低工资界线,保证劳动者应有的收入。在再分配中,通过社会保障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再分配形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二是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完善税收调节机制,缩小行业之间、各个阶层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其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点和关键。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

  其次要注意维护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强化居民的收入预期,弱化支出预期;活跃资本市场,激发股市与投资信心,加大社保改革力度,给消费者创造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良好环境。只有下大力气解决这四大问题,才能对促进消费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作者系高级统计师)

稿件来源:上海证券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作者  
·2010:消费驱动力将会更加强劲──2009年国内消费市场形势分析与2010年趋势判断[2010-04-08] 
·畸形消费与经济扭曲[2010-03-18] 


相关资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2024-09-26]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聚焦8月份中国经济走势[2024-09-14] 
·一批增量政策有望落地 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期[2024-09-18] 
·开放信号密集释放 更多吸引外资“长钱”举措有望出台[2024-09-04] 
·多地出台新一轮支持举措 “两新”政策红利不断释放[2024-08-30] 
·火爆全球的黑神话悟空给时尚行业带来什么启示?[2024-08-21] 
相关出处  
·江苏吴中:控股子公司部分股权转让公告[2010-05-26] 
·二季度信贷需求弱于预期 信贷局面微妙变化[2010-05-26] 
·政策调控风声渐紧 郑棉新高后大幅回落[2010-05-26] 
·中美对话首日人民币淡定 “二次汇改”尚待合适时机[2010-05-25]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日举行[2010-05-24] 
·一家之言:现货推升棉花期价 把握期现套利机会[2010-05-20]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