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50年,棉花被作为战略物资而非普通商品对待。市场化改革还原了棉花的商品运行规律,也奠定了中国棉业稳定增长的基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棉业进入全球化。如今,中国棉业已经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但是自身的市场化建设仍不完善。如果说发展棉花生产是强根基,那么完善流通环节就是健体魄。
变化始于改革
2001年,是值得中国棉业纪念的年份。虽然从1998年开始,我国就放开了棉花收购,但是棉花市场的真正改革始于2001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意见》。
“这是一次宏大的改革创新工程。”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在2010’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国际棉花贸易洽谈会上评价道。
“这次改革可以概括为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处长张显斌说。
随着棉花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棉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截至2006年,全国棉花企业由3967家发展到12000多家,加工能力达2300多万吨,是正常年份棉花总产量的3倍以上。
棉花加工能力的迅速扩张,带来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争抢资源、压级压价时有发生。2003年,国家又做出了另一个关乎棉业的重大决定——启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提高棉花品质,规范棉花经营。计划到今年,中国的棉花将全部实现从感官检验到仪器化包包检验,从而将完成美国曾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越。
棉花质量质检体制改革,使我国棉花流通环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棉花企业经营面貌焕然一新:一纸条码,让棉包从此有了身份证,它记录了棉包生产、质量、收购、销售、库存等准确信息;一台HVI(大容量快速检验仪)检测仪器,结束了中国检验棉花质量靠目测手扯的时代;227公斤的棉包,使中国棉花物流进入了国际现代化行列……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5月18日,2009棉花年度全国共有1454家棉花加工企业按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工棉花并进行公证检验,检验量达到11211369包,2530899吨。
“质检体制改革的意义不在于搞一系化检验,避免感观检验的纠纷,最重要的是发展我们现代物流,促进市场发育完善,还有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张显斌表示。
周声涛对棉花市场改革以来的业绩表示:“一艘运行了40多年的计划体制大船,要驶入波涛汹涌的市场海洋。10年过去了,可以说,这艘航船运行平稳:国内市场主体多元化、国内国际一体化的棉花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棉花市场多渠道竞争机制和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基本建立;棉花企业加快改革改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企业规模趋于扩大,运行趋于稳健;国家质检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调控手段、调控方式更加完善、成熟、有效,棉花市场总体比较稳定。”
“经过10年时间,如今棉花收购加工多渠道竞争局面已经形成,大部分棉花厂已经改制,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而国家多次通过中储棉公司收储抛售棉花,较好完成了市场调控任务。”张显斌说。
但是着眼中国棉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内外棉业一体化的背景下,当前我国棉花市场体系发育不够健全、市场秩序混乱和加工能力过剩,棉花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调控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棉花的产需统计数据不够准确,缺乏权威高效的棉花产供销信息采集、综合和处理技术。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高芳说:“当前我国棉花企业仍呈现小、弱、散的局面,流通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缺乏现代化、标准化的物流体系,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流通效率低下,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前行基于创新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前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阵痛还在继续,棉业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为此,周声涛提出:
第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创新发展。中国棉业将继续推进市场化进程,中国棉花协会将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携手业内加强调研,在总结10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研究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产业化进程的政策方向,建立中国棉花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转变棉业发展方式,促进创新发展。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出中国棉业纺织业长期粗放发展所积累的矛盾,但坚定了业内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联合整合、促进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的决心。小、弱、散的棉花流通企业,需要加快联合、整合,培育一批能够承担产业化重任的龙头企业,形成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的棉花流通体系。
第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支撑创新发展。中国棉花流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棉花加工体系、物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流通效率。
第四,继续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创新发展。危机袭来,需要我们同舟共济;危机渐远,更需要我们加强合作。中国棉业将坚持市场开放原则,加强与国内外棉业组织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公正的全球棉花贸易规则,同时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的棉花贸易秩序。
张显斌认为,棉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现代化物流,进一步加强棉花物流配送体系和第三方仓储监管体系,发挥棉花电子交易市场功能作用,促进棉花产销紧密连接,从而进一步推进棉花体制改革,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抓紧棉花流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规范外资进入棉花经营领域。
对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高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继续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研究建立适应市场体制条件下的质量检验体系。既要扶持大包棉,又要给小包棉出路。”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二部总经理王富君明确,金融政策在促进中国棉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方向:支持完成棉花体制改革,支持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企业;支持深加工企业,解决售棉和自身加工原材料需要的一些设备;支持收购企业实现购需衔接;支持在棉花产区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