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纺织服装产业3年内要做出500亿元的“大蛋糕”,这是近日举行的中国纺织产业转移(重庆)研讨会上传出的消息。
对于如此诱人的规划,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认为,制订此规划并非空想。“沿海地区由于劳动力紧缺、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已成为趋势。”
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2009《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报告》显示:目前,法派集团已投资25亿元在四川简阳打造“中国西部服装产业园”;高邦集团在四川兴建新工厂,实现品牌在四川的本地化生产,并辐射整个西部地区;以纯在成都成立分公司,实现本地化运作;部分广东佛山的童装企业也纷纷迁往四川;重庆市秀山县与福建厦门市交建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交建集团牵头开展“在秀山为沿海企业打造产业转移家园”的计划,将把泉州等地的服装、鞋帽等品类的生产基地引入工业园区。
产业转移已上路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把以“产业转移”为基本特征的中国服装产业发展定义为“第二次浪潮”。他表示,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从根本性质上不同于前30年粗放型、能源消耗型、扩张型的发展。“新产业转移”的所有动作都应该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框架中”进行。
“如果说前一阶段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探索更多地属于自发、独立的企业行为,那么今天的产业转移更多地是在政府宏观战略布局下,由政府引导规划,企业积极参与的整体行为。因此,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现有传统制造业,是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场产业转移的框架中,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将获得怎样的新身份?这将是本场变革需要解答的关键命题。
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得到了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并在当前政策环境条件下能享受许多优惠政策。随着部分东部企业的前期试水,他们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政策开放,思想更要放开
上海纺织
(集团)有限公司高工陈邦伟在谈及有关产业转移话题时曾表示,后续服务和落实是众多服饰企业在转移过程中提到最多的问题之一。事实上,有的园区甚至打出了“只要过来一切都好商量”的口号,承诺给入驻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但承诺是否能够最终兑现,产业政策能否持续稳定,公共服务能否及时跟上,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往往令转移企业心存疑虑。
恰如陈邦伟所言,一位宁波的服装企业把加工厂搬到江西后,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却还没有给公司带来利润上的进展。据该公司负责人分析,他们在江西跟银行打交道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该地银行在服务理念上跟宁波的金融机构有所差距,让他们难以适应。
“在宁波,只要企业有实力,符合相关规定,银行会为它提供各种相关的金融服务,银行会把企业当作合作伙伴,视为双赢的对象;而我们转移过去后,当地银行的姿态很高,把我们当成了扶持对象,这跟沿海的金融机构服务理念要相差10年。”
尽管身处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中国轻纺城周边,但部分绍兴服装企业的老板却也经常抱怨企业招工远比在杭州困难很多,“毕竟杭州的女装产业已经形成了气候,尽管我们给出的工资更具竞争力,但很多工人仍愿意选择留在那里。”相比身处产业集群地的绍兴,中西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的配套环境与沿海纺织服装企业云集的城市相比差距更是明显。
“企业把机械设备从沿海地区运到中西部,成本其实比在沿海地区建厂还要高不少。企业需要的面料都从广州、浙江、福建等地采购过来,物流成本相当大,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要实现服装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特点难度很大。因此,对于潮流趋势变化很快的女装而言,现在实现产业转移的几率不大。”一位杭州女装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发表个人观点。
企业来了,人才在哪里?
劳动力成本低是吸引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企业认为,当地的工人技术水平却难以适应公司岗位的需求。
考虑到天津宝坻的地理优势和成本优势,在国外学习多年,并曾在国内知名服饰企业担任生产总监的张先生,去年在宝坻开设了自有的高端男装加工工厂。但在那里,张先生却遇到了一些困扰。经过两个月的前期培训,新手们基本掌握了生产操作的技术要领,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这批已“毕业”的百余名工人中,出现了少数人员的流动。流水线生产最忌讳的是中间工序的断档,这会直接影响生产的进度;而操作人员的频繁更换,就不能保证工艺的统一延续,进而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的稳定。除此之外,有别于纺织服装发达地区,员工对于高品质、高端服装的认识理念也与管理者存在一定的差距。“我曾经在浙江、山东等地带过的技工,经过他们对于服装版型以及工艺的认真钻研,如今均成为企业内的中坚力量,但这里的一些新生代员工不愿意学习更多的技术,更把业务培训当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张先生对此颇为无奈。
目前,中西部的纺织服装行业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使先期来中西部投资的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陷入“产品有订单、生产无技工”的窘境。而在到西部投资建厂的纺服企业越来越多的情形下,高级技工缺乏的问题,短期内恐怕很难有大的改善。
在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尹国新看来,承接地出台诸多优惠政策很好,但是缺乏明确的导向性,很多地方只是一味地说土地便宜、税收优惠。对于当地的优势,比如交通、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很多领导都回答不出。地方政府要提供更透明的有针对性的信息,企业才好参考。政府引导好的话,可以把高中低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都留在中国。这样一来,东部可以延续发展中高档品牌,中西部以中低档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