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经编是杨汛桥赖以起家的特色产业,“杨汛桥的不少奔驰、宝马都是从经编厂里开出来的”,但因种种因素,规模以上经编企业数量并不多。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柯桥窗帘窗纱及布艺博览会上,以“中国经编名镇”杨汛桥和“中国布艺名镇”海宁许村为主,共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家纺产品展示。正是杨汛桥窗纱企业的集体亮相,让紫薇花的色彩在会场上显得格外显眼。
一个产业 一座产业城
2008年起,杨汛桥镇政府开始在当地打造一个28层的经编产业城。在政府的定位中,这座产业城将集“特色产业集聚区、现代工贸示范区、总部经济核心区”于一体。
通过建设园区和交易平台,形成工业与贸易的互动,是过去30年来江浙地区政府发展乡土经济的常见手法。尽管集电子商务等现代功能为一体的经编产业城被人们看作是“前店后厂”的升级版,但对杨汛桥的中小经编企业而言,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编不同于化纤印染的,在于其“一厂一品牌”,各家产品并不雷同。当地政府通过打造经编产业城,让全镇生产各种产业用、家用经编产品的企业取得抱团效应,集约式发展也可以带来商业贸易、物流等便利。
据中共绍兴县杨汛桥镇委员会许志炎书记介绍,杨汛桥镇今年确定了“提升工业化、建设小城市”的工作主题,做大做强做优经编家纺产业,致力经济转型升级。经编、家纺产业是杨汛桥纺织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产业,中国经编产业城将采取集贸式工业品市场模式,即商贸发展和产业集群互为依托的发展模式,依托经编产业集聚区、周边较完整的产业链、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互动发展。
杨汛桥将产业城在生产方面定位于的经编家纺生产为主,配套适量的经编机械装配,同时引导产业链向纵深发展,以面向后加工、高附加值的特定产品为主,如窗帘、床上用品、绣花、提花等室内装饰产品;而在交易方面与海宁经编市场、许村家纺市场错位经营,经营以薄纱为主的经编面料与制品的专业交易市场。
两地联姻 双方受惠
目前国内的各类家纺专业展会已越来越成熟,但让窗纱布艺成为展会主角的展会还是凤毛麟角。在中国·柯桥窗帘窗纱及布艺博览会的主办方名单中,绍兴县杨汛桥镇人民政府、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三个单位的携手,代表了以窗纱见长的杨汛桥与以布艺见长的海宁许村开始了实质性的产业协同合作。
在中共海宁市许村镇委员会书记姜仲民看来,二者联手举办展会,让客商走进展会之后,能够同时解决不同的需求问题,通过更加细分的专业化展示,对于双方的企业而言都是一种有效的支持。
同样作为特色产业名镇,杨汛桥与许村在家纺方面的发展历史相差不大,但目前许村家纺产业已在产量、内销量、出口量等方面创了几个“全国第一”。自1983年3月试制成功第一台提花经编机以来,目前杨汛桥的各类经编企业约占绍兴县经编企业总数的90%。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许村的布艺类产品,其售价普遍高于绍兴的窗纱类产品,如果花型设计得好一点,布艺类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经编类产品,而且布艺类产品的适用范围广,既可做窗帘,也可做沙发、软装饰等。目前杨汛桥的经编窗纱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成品成牌规模,从销售市场的角度看,完全有可能把窗纱、窗帘这两种产品作为终端产品来销售。该人士告诉记者,平原地区缺少发展空间,可以往南部山区发展,以类似漓渚针织家庭作业的模式,通过一定的引导和鼓励,作为一项富民产业为经编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路径。
在中国轻纺城,家纺产品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类别,这里有3000家家纺类产品经营户,经营着万余种花型数千个系列窗纱,以及床上用品和与之配套的纯棉印花、涤棉印花、化纤、丝绸等两三万个花式品种坯布,年成交额接近市场总成交额的1/3。
在2007年,以杨汛桥镇为主导,成立了绍兴县经编行业协会,吸纳了会员123家,杨汛桥及钱清、萧山周边的金蝉家纺、传奇布艺等企业纷纷加入协会,致力于做强杨汛桥的经编产业。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该协会引导会员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及改造设备1500多台,并且组织会员抱团参加上海家纺展、广州家纺展、柯桥纺博会等专业展会。
产业链完整了,上下游贯通了,杨汛桥的经编产业又开始了向品牌化经营方面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