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由欧美客户发起的“压价潮”正困扰着回暖中的中国纺织服装外贸业。
至少在今年5月初举办的第107届广交会上,这股“压价潮”得到集中体现。在海外订单数量初现复苏,然国内相关产能便得到相当释放之际,海外进口商凭借手中依然稀少的订单,获得了议价实力的提升。根据相关统计,在今年广交会期间,采购商普遍压低价格幅度在一到两成。由此,这也成为中国服装外贸业历经一个最困难的寒冬期后,面临的又一个生存考验。
外需乍暖还寒
刚刚熬过一个出口寒冬的中国服装外贸业没想到会迎来处境更为复杂的一年。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凸显“复苏”迹象,来自国外的订单稳步回升,使得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陷入困境的外贸服企看到持续回暖的希望。
但“好日子”却并未就此到来。后危机时代的“反复”特征和中国服装出口产能随全球经济表面复苏而迅速回暖现状,让海外进口商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和议价权。
全球最大的出口贸易商香港利丰集团就感受到了服装外需的反复。“上半年接单没问题,但过去的一到两个星期,订单还是经历了曲折、反复。”香港利丰集团董事张家敏在中国社科院《2010年商业蓝皮书》的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出口企业,利丰能感到国际经济恢复的缓慢,尤其是欧洲五国的破产危机等还在影响全球消费市场的复苏。因此而来的欧美各国升温的贸易保护更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被视为中国外贸出口“缩影”的广交会更可见一斑。据介绍,在今年4月15日至5月5日举行的第107届广交会上,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虽然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仍未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商务部表示,中国外贸出口彻底恢复尚需时日。
尤其值得注重的是,此次广交会上中国出口服企遭遇了可称史上最为激烈的“压价战”,而经历三年多稳步提升的“中国价格”的议价权再次转回海外。
“企业压力非常大”,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宇介绍,以前客户下单都是10万件,现在压到5万件,以前都是45天交货,现在要求30天交货,原来是7美金一件,现在压到4.5美金一件,而且质量不能降。
“今年以来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正明显下降”,张家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与2008年相比,目前价格低了“至少5%到10%”。据利丰公司统计,尽管中国纺织制成品的出口价格曾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降,但从全年来看,2008年中国纺织制成品的出口价格依然与上年度保持持平。
简朴的“压价”行为其实是中国服装出口企业运营形势趋于严峻的显现。相关专家指出,采购商敢于大肆压价正是看准中外贸形势向好带动更为大量的出口产能增加这一现实,新的资金的投入使采购商选择更多,外贸利润必然下滑。
而因原材料等成本大幅上扬,加上用工紧张、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服装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已不断上升,这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内外贸一体有助议价权提升
广交会上,中国纺织服企议价能力的减弱得到了集中展现,而在此之前,今年初,我国纺织服企出现的大面积用工荒,及这背后展示的产能迅速扩张,则成为了中国纺织服企受困“压价潮”的原因之一。
鉴于目前出现的“压价潮”现象,对于许多外贸纺织服企,这事实上成为这些企业的一次生存考验。对此,相关专家表示,现在,外贸服企仍应该努力拓展内销市场,而作为政府层面,国家应该进一步促进内外贸一体和流通业的发展,以帮助外贸企业扩内需,及渡过难关。
“内外销市场经营模式截然不同,内销市场仍未规范、企业补税金额巨大,以及内外贸商品检测标准不一等都构成了对内外贸一体化的制约。”张家敏表示,“国家应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强规范和增强法规透明度,借此促进内销市场的发展,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样也将降低外贸企业的‘准入门槛’。”
张家敏的观点得到社科院的赞同,社科院认为,整合内外贸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的议价权。
而至于在市场层面中,有何具体措施能帮助中国纺织服企尽快实现内外贸一体化。
香港利丰中心表示:“关键一条是要大力发展以经销批发为代表的中间商,重视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借此协调理顺各种资金和瓶颈问题,以实现内外贸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