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日报》周一报导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汇改并不等于人民币升值,汇改对出口和就业可能有一些影响,但利大于弊。
央行周六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报导援引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称,当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得到巩固,经济运行趋于平稳;而受欧元贬值、中国一些经济指标出现回落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升值预期较低,进一步推进汇改在时机选择上可谓正当其时。
"汇率弹性允许增强,央行被动收购外汇的规模就会小很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灵活性也将明显改善。"他称。
但专家分析,这并不等于人民币升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一路下行,国际收支正向均衡状态趋近,人民币升值的基础大为弱化。
从国际形势看,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从国内看,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不平衡,通胀压力也可能逐渐上升.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难以出现单边上扬的走势。
巴曙松并表示,汇率增强弹性有助于引导资源从出口部门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亦有利于维护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环境。
"坦率地讲,如果真打贸易战,对贸易战的另一方不利,对我国一些出口企业的冲击可能也大于短期汇率波动带来的有限影响。"他称。
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启动汇率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汇率自2008年7月开始,实际上重新钉住美元。
**汇改利大于弊**
报导援引分析人士指出,进一步推进汇改对出口和就业可能有一些影响,但利大于弊。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2005年汇改之前,一些人把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看得很重,甚至认为纺织等行业将出现全行业亏损。
"事实上,从2005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前,人民币不断升值,而我国出口年均增长依然高达23.4%,包括纺织、轻工在内的汇率敏感行业仍保持增长,...许多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改进管理等办法消化了汇率升值。"他称。
张燕生并认为,此次出口企业依然能有效应对汇率浮动。同时,随着企业在汇率浮动背景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非价格竞争力,以及部分出口企业向更有比较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很可能进一步增强。
由于劳动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棉花价格飙涨及能源成本上扬,使得当前中国大陆纺织业生产成本明显上涨。
最近数个月以来中国大陆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可能导致其2010年下半年成衣出口价格上涨。现有统计数据已明显指出,中国大陆制造成本激增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