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自江苏省在全国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地也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如广东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升幅度超过20%。众所周知,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很难招到工人,因而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伴随而来的是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这一轮加薪潮对企业和职工来说意味着什么?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加薪:
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江苏迪邦三星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国刚告诉记者,今年企业给职工的加薪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公司普通职工的工资至少2500元,技术工人可拿到3800元至4000元。此外,为了留住员工,这家常州企业还探索薪酬激励制度。在公司工作1年和10年的外来员工待遇差不多的话,老员工容易缺乏成就感。因此在公司工作1年的,每人每月补贴20元;工作10年的,每人每月补贴200元,以此类推。这项工龄补贴,企业一年要多支出150万元,但这样做,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企业员工流动率不到5%,在同行中是非常低的。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祝宏俊教授认为,其实,加薪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如果以工资增长为核心的集体谈判制度能建立完善,一线工人工资能持续增长,工人积极性高涨,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就能大大提高。
加薪:
对企业与员工是双赢之举
江苏双鑫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春节过后就给工人涨工资了,增幅约为20%,员工平均月薪超过了2000元。“按照公司现有的300人计算人力成本,一年大概多支出144万元。涨薪,不能说对企业完全没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并不大。目前我们的产品行情比较好,销售价格的增幅正好能够抵冲加薪的增长。”公司办公室孙主任说,“其实,加薪对企业和工人来说,是双赢的,可以减少工人流失,还能增强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我们公司的工人80%是本地人,很多人前几年一直在苏南打工,现在我们开出的工资与苏南的水平很接近,工人在家门口就业就很安心。”
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寿祥认为,加薪不仅是增长工资,更是提升员工的尊严。他介绍说,公司改制10年来,工人工资已从过去的350元/月提升到现在的1600元/月。“我们不仅给员工涨工资,更注重他们的尊严维护与精神感受。虽然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但1000多名职工都有五险,每年可获享一次免费体检——只有尊重工人,工人才会尊重企业、热爱本职岗位。”
加薪:
从长远来看是趋势
对于加薪,职工有自己的理解。
盐城市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机修工小陆说:“我感觉今年工资涨幅的确挺高的,以前账面工资只有1100元,今年涨了,大致涨了20%。不过,今年以来物价上涨也比较明显。”建湖一家民营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一名工人坦言,他们的工资是计件工资,工资多少完全看工作量,“不过,公司给我们把基本工资涨了一点,我们当然开心。目前这个涨幅,虽说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去‘促进消费’,但是个人确实减轻了一些压力。”
“经济发展,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是一个硬道理。因此从长远看,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刚性的,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朱力告诉记者,去年他曾对380名新生代农民工做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普遍希望成为城市居民,通过提高收入,获得在城市生活的资本,“劳动者迫切希望工资性收入增长,有其深层原因。近年来,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由50%降至40%。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滑了10个百分点。尤其是制造企业一线操作工的收入增幅普遍低于GDP增幅和资本利润率增幅。劳动者绝对收入增加但相对收入减少,这不是正常现象,因此,政府部门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水平,是很明智的。同时,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应该自觉提升职工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