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之际,全球的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都面临着重大调整,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尽管我国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是,随着不断提升的高经济增长态势、国际制造业转移趋势,以及产业的发展水平都决定了中国将成为世界能源的需求大国。从这一角度来看,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业绩,并最终促进企业创新,将成为企业必须炼就的突围之术。
箭在弦上的节能命题
能源消耗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及其复杂性和深远影响,已经改变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思维方式。而能源价格持续攀高,也迫使越来越多像纺织企业这样的耗能大户开始考虑自身成本控制的问题。
曾经为肯尼亚5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纺织业,眼下正逐渐退出该国最发达工业部门的历史舞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过高的生产成本。据了解,肯尼亚的能源成本是全球最高的,电力定价为19美分/千瓦时。在邻国,例如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电力成本仅为10美分/千瓦时,而在南非和埃及,分别只有4美分/千瓦时和2美分/千瓦时。在同属代工为主的生产模式下,肯尼亚纺织业高昂的生产成本使其在价格战中不具有优势。
综观国际市场,有关能源管理的国家和国际法规也在不断增多。目前,世界上已有丹麦、芬兰、荷兰、挪威和瑞典五个北欧国家实施了碳税或能源税政策。法国也紧跟其后,宣布将从2010年起开征碳税。就在一个月前,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也在“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上表示,中国可能在2012年前后开征二氧化碳排放税。由此,衡量企业的能源消耗是否合理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切实问题。
对纺织行业而言,如何高效地使用和管理能源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让中国纺织产品的价格优势越发减弱,面对这一现实问题,走低碳环保、节能降耗之路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势在必行。在“绿色壁垒”盛行的年代,甚至可以成为纺织企业规避相关风险的有效手段。
正如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杨兆华所言,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纺织企业倡导的“低碳环保”绝不能仅仅是噱头,因为现在根本就没有炒作的土壤给企业。一方面相关的国内外条款、供应商验厂都更加严格;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成本的日渐增长不可逆转,各项支出的增长无法避免,只有节能降耗才是最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应对策略。
能源管控的智者
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于去年7月进行了全球能源管理的市场调查,调查对象是包括中国在内的7个国家的能源领域的企业。在接受调查的近700家中国企业中,企业普遍认为能源管理只有在政府和客户施压或提供激励措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其投资的重点。显然,大多数中国企业仍然对这一概念持怀疑态度,他们需要看到能源管理所带来的切实利益才有可能付诸行动。
与之相比,一些国家和业内人士对此的认知已经走在了前列,并结合本国特点采取了相应措施。
全球“绿色”能源的推广者们总是喜欢用朝圣般的口气提及丹麦。自1980年开始,丹麦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并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2005年,丹麦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达到30%,提前5年完成欧盟提出的2010年达到29%的目标。近30年来丹麦能源消费所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没有增加,还下降了30%。
长期被电力紧缺困扰的巴基斯坦纺织业,在拉合尔和Faisalabad 地区推行的能源审计和管理计划(EAMP),有效降低了纺织行业的能源消耗,为纺纱行业节省 15%的能源成本,加工行业节省20%~25%的能源成本,电力和煤气费用因此下降。
在国际亚洲生产力机构专家 Pawan Kuma看来,企业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能源管理,例如,评估生产加工使用的技术和设备,检查它们是否有效,企业的雇用制度、原料采购以及设备状况均可为提高能源效率作出贡献。Pawan Kuma指出,能源审查对能源管理至关重要,它能够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工具,有效的减少能源费用。为了节省能源,首先需要确定是哪里能源浪费最大。此外,能源审查员应该观察能源的使用情况以及消耗情况,这就如同长期监视工厂的机器、通风、照明设备是否正常运转一样,是一项持久的工作。
未解的低碳谜团
随着全球“低碳革命”来袭,企业往往在追求低碳减排的时候,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即使用“新能源”――实际增加能源消耗的方法减少碳的排放,去打造所谓“低碳经济”。造成了“节能等于减排、减排不等于节能”的事实现状,大幅度增加了企业成本,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创新风险。
能源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国是制造型经济国家,加之技术相对落后,能耗一直高居不下,甚至是日本的8倍之多,要满足这样的能源需求仅仅通过建设新能源是困难的。但如果能够从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相结合入手将是十分可行的解决办法。有测算表明,如果我们能把能耗降到日本的6倍就意味着我国电力将基本持平,如果能耗降到日本的4倍甚至能够达到日本的能耗水平将意味我国现在仅传统能源一年消耗量就能满足我国6~7年的使用,将很大程度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看来,防止片面、局部所谓的“低碳”,而实际上从整体或产业链来看却是“高碳”的现象发生,严格、全面地定义“低碳经济”尤为重要。有专家指出,低碳经济本质应该是通过节能来减少碳排放,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在全局上增加能耗来达到局部减少碳排放的效果,通过消耗能源带动经济发展,其成本将大幅度增加。将节约能源与使用新能源放在同一高度上,或许是整个纺织产业乃至我国工业发展更有效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