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形势复杂”的上半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又面临抉择。在经过多次调研座谈后,决策层强调,下半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
在上半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国务院于6月28日和29日连续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邀请了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人口就业、资本市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钢铁、造船、纺织、电子、银行、房地产等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参加。
在召开座谈会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6月25~26日到浙江杭州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6月26日上午主持召开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
温家宝在上述国务院座谈会上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我们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形势;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
这反映了决策层对于中国经济复杂挑战的清醒认识。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下半年经济增速会回调,不过有专家指出,不必过分担心经济增速下滑。按照惯例,二季度经济数据将于7月中旬发布,届时宏观政策走势将增添最新的风向标。
宏观经济喜中有忧
在国务院座谈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当前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态势,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年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从4月、5月数据来看,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速略有放缓,但是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投资和消费也处在历史同期的较好水平上;出口增速反弹甚至好于市场预期,所以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二季度经济增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或将达到10.4%。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预测得更为乐观。他在近日公开表示,认为二季度GDP增速将会达到11%。
不过,看似还不错的数据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认为,进入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看似“过热”,比如经济景气指数创本轮经济周期以来新高,以GDP和工业增加值衡量的产出和供给水平增速亦创危机以来新高,但是目前经济属于“伪过热”,而“财政政策—信贷—投资—重工业”式增长逻辑体现了这种过热的“虚火”性质。
“目前中国经济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很多‘两难’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介绍,“这包括如何平衡中央宏观调控和地方宏观调控的目标,如何平衡政策连续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房地产调控与宏观经济走势等等问题。”
“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后,关于中国经济下半年“二次探底”的观点,更多地被专家提及。
概括来看,目前认为经济趋冷的观点主要来自五组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减慢、贸易顺差下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下滑、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资产价格走低。此外,发电用电量、交通运输指标也开始徘徊不前。
此外,市场颇为关注的一点是:上半年国内股市表现糟糕。深成指和上证指数分别以31.48%和26.82%的跌幅位列上半年全球主要股指跌幅榜的第二和第三位,仅比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好一点。
世界银行在6月18日发布最新经济季报判断,“中国今年剩下的时间内增长减缓将更为严重。这主要是考虑到总体宏观政策、最近出台的房地产政策,以及欧洲严峻形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房地产新政以后,房地产投资可能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总投资。而上半年经济复苏中,很重要的力量就是房地产投资。”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本报。此外国家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也将对投资产生影响。
而另一方面,下半年出口形势可能仍然比较严峻。“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还在,通过外贸复苏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可能需要调整。”杨瑞龙说。
中国社科院经济形势课题组判断,接下来中国经济增速将以每个季度降低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滑,预计明年第一季度是经济增速的最低点,但仍在8%以上。
此判断与杨瑞龙基本一致,他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速会回落到9%左右,但是不必过分恐惧经济增速下滑,“目前经济状况总体不错,态势比较稳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近日也公开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经济2010年的增长将会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全年保持9%到10%之间的增长,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刺激政策退出尚早?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岔路口,政策抉择左右为难。”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近日撰文指出,后危机阶段我国宏观调控需要回归中道、中性,适时、适度地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出微调,平稳实现经济刺激政策的调整软着陆和退出衔接。
事实上,进入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刺激政策正在逐步淡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央行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随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又宣布对406种商品取消出口退税,不少分析认为,这是各项调控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信号。
尹中卿指出,要警惕出现对经济增速下滑反应过度的情况,再度祭出刺激政策的大旗。“要知道,目前我国经济存在的两大系统性风险——银行体系资产质量风险和地方财政结构风险——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过度扩张有关。”
杨瑞龙也介绍,目前宽松的政策全面退出还“不到时候”,特别是因为民间投资和消费还未真正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