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路透调查中值为3.3%;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8%,路透调查中值为5.7%。
统计局并称,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
中国央行周三公布,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328亿元人民币;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6%;同期,人民币贷款馀额同比增长18.4%。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中国光大银行资金部宏观分析师 盛宏清:
这个月的信贷低于预期,特别是中长期信贷下降的比较快,这与房地产调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淘汰落後产能都有一定的关系。这也符合政府主动调控,主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
考虑到去年的天量信贷和今年7.5万亿的信贷目标,相当于两年放了经济正常期时三年的信贷,因此不认为央行未来会放松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不过,最新公布的银信产品的规定,可能会挤占实际的贷款,央行可能会针对这一政策导致的变化做出调整。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潘向东:
尽管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低于市场预期,但也属于正常,因为新增贷款速度在放缓,未来一段时间料其会在15%-18%之间震荡。
尽管信贷增速放缓,全年新增信贷额度目标还是会被各家银行机构用完;综合来看,7月份经济金融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趋势。
--高盛分析师 宋宇和乔虹:
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明显放慢,是令人意外的主要负面消息。
CPI上升已在预料之中,也可能只是暂时现象.我们仍认为,CPI的上升主要是受到不利的天气状况(尤其是洪水)的推动;随着天气条件回归正常,食品价格也将回落。
--CEBM驻上海分析师 陈钢(音译):
7月CPI并非最高值.通胀水平未来几月会继续上升。猪肉价格还在快速上涨,就季节性而言,以往物价不曾在7月见顶。
货币政策将继续偏紧,但中国不会很快上调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
监管者将主要通过严格实施相关规定来收紧政策,包括涉及信托企业的贷款以及对地方政府投资工具的贷款。
--瑞银驻北京分析师 汪涛:
我没看出数据有多少意外之处,唯一有些惊讶的可能是消费品零售.在通胀升温的情况下,实质销售额增幅有点放慢,这与经济活动的逐渐减速高度一致。
我认为目前无需引起警惕,特别是昨天的数据显示出口增速高于预期。
经济增长放慢的程度依然温和.那些盼望政策放宽的人们对这些数据会感到失望。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
7月份的PPI、消费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等大多数的数据都是低于预期的,考虑到去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比数据的基数本来就不高,7月数据还会有如此逊色的表现,说明中国经济全面加速下滑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对于当月新增贷款,5,328亿元并不算多,并且M2和M1同比增速也是非常明显的下跌,微观经济体对资金的需求出现降温,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经济存在增长存在比较明显的放缓的趋势。
结合其他7月份的经济数据看,现在监管层需要重新考量宏观政策的调控基调,否则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增速回落风险。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7月工业增速同比增长13.4%,符合预期,尽管增速回落,但是相比上个月回落幅度已经减缓了。
CPI涨幅亦符合预期,虽然环比出现0.4%的上涨,但是其中很多导致上涨的因素不可持续,如洪灾、蔬菜价格上涨等。伴随着这些因素的褪去以及流动性得到控制,预计四季度通胀将得到控制,失控的风险不大。
总而言之,目前是印证了中国经济减速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是通胀是在加速,但更多是反映过去需求上升的滞後影响,总体上通胀问题不大.政策应该是在观察期,多看少动为主。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王剑辉:
从7月数据看,消费出现下滑势头,但考虑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尚不能确定是否已经成趋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显示政府对于产能控制等宏观调控措施没有放松,投资放缓的趋势明显,并正朝着投资增幅抱持在18-22%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靠近,相信到今年四季度或接近于这个目标。
CPI符合市场预期,我个人认为未必是今年最高点.但在季节性因素消除之後,相信9月份之後,CPI将有所回落。
宏观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定,没有调整的必要,因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目标前进。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 郑振源:
新增贷款稍微低一些,原先市场预期在6,000-7,000亿元的比较多,5,000多亿的新增贷款还属于可以控制的范围。
如果经济增速继续回落的话,贷款需求可能还会减少,全年新增贷款控制在7.5万亿目标附近仍有希望。
M2增速继续下滑,差不多回到年初制定17%的调控目标,数据都在向央行预期的调控目标靠拢,货币政策紧缩的必要性进一步降低。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小蕾:
7月的数据显然不让人意外,CPI同比涨幅超过3%,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主要受翘尾因素和粮食价格上涨,近期的自然灾害对粮价也有一定影响。
但从长远看,自然灾害推升的物价上涨并不是货币政策调整能够解决的.且中国除大豆外,其它很多农产品并不与国际市场接轨,因此国际市场粮价的波动对国内传导并不会很明显,心理上的影响可能大于实质。
--上海一基金公司投资总监:
新增人民币贷款和M2增速都明显低于市场此前预期,企业的贷款需求偏弱,接下来对实体经济下滑的担忧可能会占主导,将关注後续宏观政策是否会趋于放松,但目前还很难判断,政策"两难"境地正成为现实。
短线来看,股市缺乏很明确的推动力,融资量又这麽大,市场要再走更远估计会有难度。
--华宝信托宏观经济研究员 聂文:
7月M2增速已与央行年初提出的17%目标已接近,估计下月就可能达到目标,预计管理层短期内不会过度紧缩.原先市场担忧物价过高会导致准备金率提高,我觉得短期内不太可能上调,现在中小银行的资金太紧了。
7月CPI数据符合预期,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环比上升.虽然近期海外粮食价格涨幅较大,但因国内库存较多,待灾害过去,国内食品价格仍有望稳定下来,而且下半年中国经济下滑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相信未来通胀仍可控。
--华融证券策略分析师 肖波:
CPI超预期上涨,PPI则超预期回落.CPI上涨的关键因素是全球灾害天气导致猪肉和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价格上涨,且输入性通胀影响已引起国内市场超预期的谨慎.而PPI回落则是由于补库存下降,另外调结构和抑制过剩产能的政策亦导致投资需求下降。
目前看,预计PPI将继续回落,CPI亦保持上涨,不过下月涨幅或将缩窄,全年3%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因从中国控制粮食情况来看,外部因素只是短期的心理影响,而中国的粮食供给并未出现问题。
社会消费品零售小幅回落符合预期,其与抑制房地产和产能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这两块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未来消费需求增长还将在18%附近波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张永军:
虽然7月CPI同比上涨3.3%,但从结构和涨价因素分析,翘尾因素影响和自然灾害等是主因,如果剔除季节调整因素,目前物价上涨势头低于年初上涨的压力,因此加息的预期在推後。
不过,从工业增加值增幅继续下滑,结合此前公布的贸易数据,表明内需扩张的步伐明显放慢,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虽在意料之外,若从单月看回落0.6个百分点,与房地产调控有关。
总体来看,虽然数字都在意料中,且去年基数是前低後高,但经济下滑的势头好像还是有点快。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滞胀现象初现,影响7月物价的洪灾等短期因素对全年通胀走势料不会构成实质影响,维持全年价格压力主要体现在工业品领域,即PPI上的判断。
充裕的流动性加上淘汰落後产能,给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增添了不少动力,价格两极分化现象增加了经济调控的复杂程度。
工业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涨,在推高PPI的同时,也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回升,受此影响,央行加息决策可能左右为难,短期加息的压力仍然不大。
**相关背景**
--中国国家发改委周一表示,当前中国价格运行基本稳定,下半年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因素较多,实现全年价格总水平涨幅3%预期调控目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7月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中国官方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继续双双回落,并降至去年全球经济触底以来的低位,显示中国抑制信贷及房地产过热的政策明显收效.但对处于"弯道减速"期的中国经济来说,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上周发布报告称,在库存回补结束、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继续呈放缓态势,通胀预期有所减弱.初估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9.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3%左右。
--中国新华网周日报导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了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後产能企业名单,共涉及企业2,087家,这些企业的落後产能必须在9月底前关闭。显示淘汰落後产能措施正在按计划严格执行。而此前中国工信部长李毅中预计全年增速可达13%左右,唯节能减排达标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