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企业家们幸福指数下降,对于没有“仇富”情绪的人来说也是需要费心解释一下的话题,因为企业家们至少不用总惦记着银行卡的余额够不够这个月的房供吧,不用每天花两个钟头挤公交车上班吧,不用时刻留心着市场的肉价涨了几毛钱吧。手里握着巨款,还非要说自己幸福指数在下降,自己好意思吗?
实际上大家确实是在严肃地探讨这个问题,并且这不是一个伪问题。话题的开端来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日发布的一个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至2009年,超过八成的中国企业家认为自己承受很大或较大压力,而其幸福感呈逐年下降趋势。
环顾四周,这年头谁的幸福感高?公务员说自己压力大,厂长经理们说自己压力大,大学生压力大,往往是刚过温饱线的乡村民众被称幸福指数高。整个社会就像是飞速旋转的陀螺,有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一个人都奔在加速度的路上。大家都很忙,压力大,不知道幸福在哪里。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只能是矫情的死胡同。企业家们也没必要装可怜和人比谁更不幸福。
不过,这个企业家的幸福指数也不是没有用,倒是调查得不够细致,至少从披露的数据上看还不够细致。中国市场经济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趟过来,有人说自己都到岸上了,有人说才刚过了河边。国际舆论上动辄都拿“中国模式”来说事儿,但究竟是个什么模式,也没有定论。稍可统一的观点是,中国市场经济还在成长,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中医医治讲究“望”、“闻”、“问”、“切”,先观体表再把脉问药,以此说来,那么打算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之前我们已经对它“望”、“闻”、“问”、“切”仔细了吗?市场上,企业家们是主体,也有足够分量的发言权。从趣味性更浓一些的企业家幸福指数开始,更应该深究中国经济运行环境的起伏变化,以及中国企业家群体价值观的波动。
2006年至2009年的调查发现,企业外部经营环境越好,企业家感到的压力越小,幸福感越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企业家对幸福的评价值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是近5年的最低值。不同行业间,橡胶(24750,70.00,0.28%)、通信设备、汽车和IT等行业企业家的幸福感相对较高,化纤、纺织、有色金属和造纸等行业企业家幸福感相对较低。
如果能够继续细化深究,哪部分企业家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幸福指数下降最厉害,也许就是需要我们政策特别施与援手的群体,另外,不同行业间的幸福指数差异是否只跟行业特性有关,还是也跟行业政策有关?这都是可以思考的问题。
还要追问企业家们,你们的幸福指数跟什么最相关?钱、事故率还是生产线上那些卖命干活的工人的福利,还是什么别的?我们的市场在成长,我们也总希望企业家们的道德和慈善理念在成长,希望他们不只关注单纯的利润,一方面社会需要他们担负责任,需要他们更加尊重劳动,需要他们更加珍惜和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转变观念后社会馈赠给他们的,也许就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自我实现、安心、幸福和快乐的体验。
也许中国企业家幸福指数的调查者们可以问问那些幸福感最高的企业家们,他们感觉幸福的秘诀在哪里?那些幸福感最差的企业家们,他们感觉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