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之所以敢增加进场费,是因其掌握了渠道控制权。”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向时代周报表示,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外资超市,其工作人员的服务、商场空间的布置、货物摆放的水平都优于本土超市。消费者认可家乐福,愿意去家乐福购物,掌握了渠道,这让家乐福向中小供应商增加进场费成为了可能。
据了解,家乐福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高,能够上架家乐福,证明产品质量不错,所以很多中小企业想方设法要把自己的产品摆到家乐福的货架上。黎雪荣指出:“很多产品上架家乐福之后,经常是赚到了名声,赚不到钱。有的甚至是亏本赚吆喝。”
此外,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认为:“家乐福增加进场费的另一原因,是其正处于在华扩张期,需要资金。”
2010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2名的家乐福,遭遇“关门潮”。家乐福先是退出了意大利南部市场,此后又关闭了在比利时的21家门店和法国总部大楼。2010年3月11日,因大卖场的方式非常不符合日本人购物习惯,家乐福彻底退出日本市场。
在以上市场遇冷,家乐福把“宝”押在中国市场。据了解,家乐福计划在2010年增加20-25家新店。上半年,重庆、成都等地陆续传来家乐福开店的消息。6月底,家乐福在江苏吴江市开了中国第一家县级市店。2010年7月16日,家乐福收购保龙仓51%的股份,图谋保龙仓在成都、广安、德阳等地109家店铺渠道……家乐福在中国扩张意图明显。
“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扩张,这需要大量资金,向供应商增加进场费是一个不错增收来源。”黎雪荣表示,“增加进场费,这基本上抽取了中小企业的所有利润,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与家乐福之间的零供矛盾也被进一步激化。”
家乐福逼退本土日化
最近让一众本土日化企业非常郁闷的事情就是,他们被家乐福告知要想继续上架,就要缴纳8%-15%的额外费用,这部分加价足以抵消其卖场利润,甚至被迫退出卖场。但想对霸王条款说“NO”并不容易,退出卖场就等于将大块市场拱手让人,因为宝洁、联合利华就不会遇到这个问题。
家乐福中国区副总戴玮向时代周报记者否认家乐福是搞区别对待:“如果小品牌占据的货架越来越少,那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此,宝洁中国一位日化产品销售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家乐福跟沃尔玛等8家大型超市一起,都被他们列入核心销售渠道,有专门的团队负责跟进。“我们跟家乐福合作很多年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同类日化产品,我们提供的价格更低。”
这位销售员毫不掩饰地承认他们跟家乐福的良好关系,他说,除了低价,他们还会给家乐福提供数据支持、各种产品售后支持,并通过家乐福调查他们的消费人群,这样跟终端卖场的良好合作关系,让宝洁日化产品在家乐福的货架上,占有绝对优势。
而即使是合作多年的重要伙伴宝洁,也对家乐福的模式颇有微词。“家乐福就是永远说不,对任何事说不。你提供的第一方案他们永远不会满意,就是让你按照他们的要求不断修改。”宝洁CBD部门客户经理罗飞(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就连法国总统生日,法国总统他妈过生日都要收钱!你想在里面做任何事都是收钱的,摆一个堆头还是搞一次促销,都有明码标价的,这些有的在合同里面就包括了。”罗飞说,“像宝洁这样的大公司在和他们谈判时还好,因为家乐福也不可能不卖宝洁的产品,一旦谈崩,宝洁全线退出家乐福,那是不可想象的。宝洁可以不在家乐福卖,但你要是个卖瓜子的你可能不去家乐福吗?”
家乐福示好
尚普咨询的超市行业报告指出,一般来说,超市都要向供货厂家收取五花八门的进店费、促销费、新品费、过节费等多种费用,资金少于20万元的小企业根本无法进入超市系统,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面对家大业大、嫌贫爱富的超市和卖场,往往是入市无门、爱恨交加。
跟该说法互相印证的是,2008年,家乐福8名课长因受贿走上被告席,在检方指控中,这8名课长都收受了北京资源亚太食品公司好处费。对于供货商家乐福干部索贿的指责,家乐福中国公司事务副总裁戴玮对时代周报表示:“这种情况在任何企业都是存在的,家乐福也不例外。但这都是极少数人,特别是最近几年,家乐福在受贿上查得相当严格。”
为什么家乐福面临如此激烈的“零供矛盾”,还能继续在中国发展下去?中投顾问黎雪荣认为,这是因为“中国零售业才刚刚开始发展,不够成熟。家乐福这种粗放型的模式还能在中国生存,但在国外家乐福采取并不是这一经营模式。家乐福想要在中国长期发展,必须要在节省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对于与供货商关系紧张的问题,家乐福中国公司事务副总裁戴玮认为,并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严重,戴玮说,这两年,家乐福一直在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比如早在2007年时就取消了农产品的进场费,建立了农民合作社,而在2009年时,他们还启动了“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计划”,来帮助供应商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这个被业内视为家乐福缓和与供应商关系的示好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