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指导、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执行办公室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暨第五届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年会”于2010年8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
王一鸣: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交流,话题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什么讲这个话题?金融危机后我们采取很多扩张性的政策,财政、货币,短期政策,主要为了抑制经济的下滑,应该说我们已经达到目的了,我们率先在全球回升,现在问题是更长期的增长,更可持续的增长,更均衡的增长,这个目标怎么实现?所以结构调整的压力,重要性、迫切性日益显现,结构调整面很广,包括需求结构,收储分配结构,要素结构,今天主要从产业结构话题讨论,主要着眼于未来应该考虑什么?
主要三个方面。一个是看看国际趋势,一般趋势,金融危机以后的变化,第二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路径,一个总体的考虑。第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有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讨论一下,第一个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的趋势,国际趋势和它的特征。即便是在金融危机以前,本世纪开始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我想归纳一下无非这几个方面,第一是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这个趋势和特征日趋明显,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性服务环节成为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的一个主要的驱动力。为什么服务可以成为制造业的价值增值,这个当然也跟技术变革分不开的,就是ICT技术使我们服务从原来只能面对面,转化为跨距离的服务。全球看服务占制造比重越来越高,服务跟制造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比如说通用电器,70%的是做营销和研发的员工,你说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我们的华为,80%是做营销和研发,一线工人只有10%,你说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
第二就是制造高端化,制造向高附加值环节的集中,我们可以观察一下,美国发达国家制造业在总的GDP比重是下降的,但是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没有明显变化,因为GDP规模在扩大。什么原因?重要的就在于它守住制造业一些高端的环节,把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发展中国家,把高附加值的环节留在本国。
第三个绿色科技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这也是一个全球趋势,不是金融危机也会发展,主要以低碳技术,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为特征的这样一些产业。
第四个就是生产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说生产工序和价值链的分工深化。原来分工都是行业间、产品间分工,现在到产品内部,就是把每个生产工具放到成本最低的区位上,构成一个全球化生产网络。由于这些变化,人力资本的贡献在明显的加大,你会发现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我们怎么识别它,看它的人力资本,这是最好的识别方式。
第六个一般趋势就是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扩大。
国际经济结构变化赋予产业结构调整很多新的内涵,以前我们说调结构调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产业间发展失衡,现在比例关系的调整已经没有意义,你说什么产业发展不足,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过剩,当然不包括农业,你说制造业里面几乎包括新能源,相对市场需求,我们说这种过剩是相对性的。现在结构调整的最关键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突破这种价值链升级的关键的环节,哪些关键的环节,比如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供应链管理、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每突破一个你的价值就会升值,就会往上升上一个台阶,你比如说我简单说一个,比如说营销网络,沃尔玛是全球五百家最大的销售额,但是沃尔玛90%的采购是中国制造,当然也包括外资企业,我们中国怎么就没有自己的营销企业呢?你会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没有中国的沃尔玛?我们只要往这个营销网络这个环节再深一级我们附加值就会提升一级,这是我们问题,但是这些环节现在都被跨国公司控制着,这些都是生产型服务环节。
我们以前经常讨论说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型,我经常提一个概念就是中国制造要跟中国服务紧密的结合,我们现在缺失中国服务环节,所以制造业升值非常的困难,我们缺少服务这个环节,所以我们说创造是非常难的,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独立的技术路线,比如说原来电视机日本人是模拟信号,美国人说我搞数字信号,这就是创造,现在日本人也不用模拟信号,日本前两个月把它的全部模拟信号换了,花了很大成本,我们说再拉一条路线就是创造,如果你还是跟在屁股后面跑那是模仿,实际上中国人最擅长的很多服务环节。为什么我们没有在这些服务环节成功,我是这样一个想法。
后危机时期,我们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在国际以绿色科技为标志的产业科技竞争加剧条件下,我们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国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因为产业规模很大,但是问题就是说你怎么样提升你的附加值,这时你没有创新这个环节,你附加值永远上不去,怎么突破这个问题?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支撑和引领作用。
第二在发达国家推进所谓再工业化,再制造化这么一个背景,如何加快培育我们自身的新兴产业领域,美国所谓的再工业化并不是恢复原有传统制造业,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实现新兴产业发展,所以我们怎么样去占领未来市场空间,因为一旦这些新兴产业确定市场主导地位,它会把传统的产业全部摧毁掉。
比如说大家以前都用显像管电视机,你现在可能买都买不到,北京商店我注意观察这个问题,买不到,现在都是LED的,全部摧毁掉了,我们原来这么大的显像管生产能力,垃圾一堆,现在大家都用LED,但是我告诉你可能再过十年以后,技术又发生变化,现在大家都争相向LED,现在在搞第八代,你们做资本市场投资也要注意这个问题,现在有人说我们正在做三网融合,可以接到3G或者是4G的平台上,这个手机就可以实现移动网、因特网和电信网的整个的连接。现在我也开发一个投影的摄象头,正在做激光的,以后你要LED干什么?手机就是摇控器,你出差拿着投影头打在墙上很清晰的,你有一个手机就可以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所以技术的发展,一旦新兴产业确立主导地位,传统产业全部摧毁了,就是这个问题。你不去占领,未来我们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
第三,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条件下,如何改变对产业规模扩张的过度依赖。我们产业扩张这种模式,靠这种规模扩张也快走到极限了。发电装机已经九亿千瓦了,什么时候是个头?
第四,低成本比较优势开始减弱条件下,如何加快培育以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我们随着劳动力工资的上升,我们今年普遍上调20%,资源的价格,环境的成本,土地的成本,可能都正在发生相应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你希望能源价格还能回到三十美元一桶,不可能的,因为全球新兴产业国家制造能力都扩张,对原油需求跟以前没有办法相比,我们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产能的扩张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传统靠低成本优势参与竞争,怎么样培育你的新的竞争优势呢?
第五,在资源环境矛盾加剧条件下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强度,我们现在十一五目标是降20%,现在也是很难,很艰巨的,现在承诺一个指标二氧化碳的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减排,这个减排肯定要量化到十二五这个规划当中,这个对产业的规模是一个硬约束,如果真的要兑现的话绝对是一个硬约束,但是你看我们这些年发展,煤炭2000年的时候是十三亿吨煤,去年是倒过来是三十一亿多吨煤,还进口了一亿多吨煤,现在国际上就在讨论中国将会超过日本,成为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你说这个减排怎么实行?哥本哈根会议,它里面讨论的问题,比如说建“三可”机制: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你说降不降?这个问题很复杂。
金融危机突显我们产业结构的矛盾和问题。矛盾和问题集中起来表现在产业领域,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我们工业的比重长期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提高。服务业的比重相对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传统服务业可以说供过于求,而新兴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在工业内部结构看,工业过度依赖加工制造环节,决定市场地位和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发展滞后,我们都是工厂化模式,而在产能过剩环境下有没有工厂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供应链管理,可以把不同的生产环节整合起来,不一定要有工厂,我们加工制造能力是过剩,但是我们生产性服务环节严重滞后。第二重化工业产能扩张过快,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第三是高技术产业名义比重提高很快,但基本都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真正有自主技术,有自主品牌,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高技术产业比重很低,但是我们高级产业的名义比重提高很快。其实真实的情况并不完全温和。
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还不够多,现在慢慢在增加,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比较多的困难。
这是08年二产比重比00年提高两个多比。工业和二产的比重,过去几年还是提高了。
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一个总体方向。第一要有注重比例关系的调整,转向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哪些关键环节?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物流、供应链管理、品牌,就是说你要去把重点转向这个,而不是去调整产业间的比例关系。第二由物质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三,由成本竞争转向质量、品牌和服务竞争。
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第一首先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这是我们很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它的目标是促进制造的服务化,服务的知识化,我们服务要由低端向高端服务延伸,促进制造的服务化,制造怎么提高附加值靠生产力服务,我们要去突破这些生产型服务环节,为什么?就是要促进制造的服务化,而我说制造服务化是一个全球的趋势。我们利用现在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时机,大规模吸收服务外包,这个是学习服务业的经验,学习国际经验,与国际市场接轨,比较好的一个捷径,当然我们慢慢要自主化,但是第一步我们说吸引服务外包很重要。
我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什么滞后?主要是需求外溢了,被跨国公司控制,把加工制造环节全部转移过来,所以我们看每个行业领域,实际我们处在不同的等级,比如说计算机领域,所谓领导厂商就是国际一流品牌,不做制造环节的,比如说IBM把制造环节卖给联想了,英特尔、戴尔、惠普、索尼等等。第二是合同制造商。另外还有专业化供应商,高级供应商主要是三星、LG、宏基,低级供应商就是马来西亚等等这些。
第二个就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要三个方面问题,一个是重化工,第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个就是所谓的加工贸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个就是向现代重化工转型,有序发展,推进重化工向现代重化工转型。第二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怎么做?怎么样把劳动、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就是往这个方向转移。原来我们是单一的劳动投入,怎么转换成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提升劳动力素质向劳动、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方向转型。
第三个就是我们高技术产业由原有加工组装为主,向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延伸。
第三块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有很多很好投资价值,现在随着土地稀缺性越来越提高,农产品(18.77,0.44,2.40%)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这一块往往被人们忽略,因为它稀缺,所以它的产业地位会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说怎么样向现代农业体系方向发展,我们传统意义上讲产业化,实际上是工业的生产方式去搞农业,包括科技、信息、检验、监测、质量认证、保险、流通体系、营销体系等等,都是现代产业体系里面的一部分。
第四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就是作为未来强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第五块是构建全球生产运营体系。我们产业规模扩大到今天以后,你局限于国内这个市场已经是很有限,必然是要走出去的,走出去就是我们的目标模式是什么?全球化的生产运营体系,我们也要把不同的生产环节配制到成本最低的经销商,配成一个以我为主的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我们怎么样进入这个生产体系,而且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化生产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 第二,加快从以价格竞争为主向以非价值竞争为主的转变,就是质量、品牌、服务。第三加快由“高投入、高排放”向“高效益、低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型。
最后讲一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个问题。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它跟高技术产业什么区别?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点还是可以思考。第一个所谓战略性,这些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第二是新兴,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我开始说三网融合接到4G平台上,你说它未来潜力大不大?一旦产业化、市场化,我看所有的电视机产业全摧毁了,你说多大的市场潜力,带着摄象头就可以在这个手机上,他的广告语“手机就是摇控器”。可以打可视电话、上网、做银行结算,可以看电视,什么都可以。你说市场空间有多大,谁可以说清楚?
第三是以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基础。受两个约束,一个是你创新,一个有没有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它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
第二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问题。总理说:科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可以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
选择的原则有三个方面。
第一、以重大科技突破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基础,符合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
第二、具有知识密集度高,市场需求潜力大,高成长性这些特征。
第三、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现在各方比较认同的产业大概有七个方面。
一个是新能源,现在比较热,国际社会也是一个热点,美国是奥巴马政府准备十年内投资一千五百亿,做新能源产业领导者,我们08年底风电是一千二百万千瓦,连续三年是几乎翻一番成长,风电制造企业大概有120家,太阳能产量是4500吨,光伏电子产量是两百万千瓦,我们都是世界第一,我们已经规模很大了,但是重要的是什么?缺乏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你比如说太阳能,我们的薄膜这一块技术根本不行。前一段时间我去美国一个公司,他们说95%都是在我这里买的。你每买一次等于给它一笔研发投入,他研发这个膜的化学配分,你买回去没有用。它自己不生产就是做研发,应用材料公司生产基地在我们大陆,就是做研发,我们去看它的团队里面有不少的华人,我说你们回去,他们说是想回去,但是还没有想好,你把一个团队引回来等于把它的核心技术全拿回来了。
第二个大家比较认同是节能环保,现在节能环保,大概市场分配美国38%,欧盟29%,日本16%,2010年产业规模将超过一万亿美元。我们这一块需求非常大,但是相对来说,由于缺乏这种产业的政策的法规的约束,缺乏技术标准,所以我们这一块发展总体上比较混乱,也比较落后。标准也不是太统一。这一块下一步也是一个需求量很大的产业。
第三个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当于IT革命以后那一代,现在主要更多是互联网、云计算为技术基础的这么一些新兴的平台,在中国国内主要是以三网融合为主要方向的这么一些新兴的领域,这个对于中国来说,市场空间特别大。我经常说我们不一定跟着美国后面去呼吁所谓新能源,其实你是他采用的技术研发的投入者,因为中国IT产业规模很大,我们有世界领先的企业,比如说华为,现在研发的前五家,现在世界公认,华为和中兴都在世界前五位的位置。在这个领域我们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千万不要放弃这个领域,我们要加快这个领域的自主技术开发,包括第三代技术,第四代技术,包括第四代互联网,IPV6互联网技术。
第四个就是生物产业,生物产业,现在发展比较快是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当然包括生物材料,生物制造,但是现在发展比较快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生物农业就是转基因,生物医药这一块,我们国家最有条件,为什么?人口多,而且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大,十三亿需求,培育这个产业市场条件最好,所以这个应该是最有条件的,但是生物技术现在人们都说还需要十年,就是产业化还需要十年,我们需要耐心,但是这一块需要培育的。
第五高端装备制造,这个领域很多了,比如说现在的高速铁路技术,现在铁道部正在开发八百到一千公里的高速铁路,我想飞机也就是八百公里,那飞机不完蛋了。这一块领域就很多了。
第六是新材料,现在市场规模每年四千亿美元,未来也是一个快速成长产业,特别是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的应用,在提高这种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七个是新能源汽车,这一块中国也是巨大的市场,今年一到七月份中国汽车销售量已经超过一千万辆,全年一千六百万辆比较有把握,原来不敢说。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行业代表。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断的在涌现出新兴的企业。
重点领域: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第二个体制机制问题。第一是科技怎么与经济的结合,现在太是脱节,企业没有成为研发的主体。第二科技成果转移机制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作家非常困难,周期长,股权激励手段缺乏。第三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和要求的资本市场不完善,天使投资、创业风险投资、场外交易等不发达。第四部分领域管理体制改革是比较落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很好解决,电力体制市场化改变,现在电价是市场化,但是电煤价格还是管制的,电网里面也可以进一步市场化,还可以细分,三网融合相关的管理体制,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药审批程序。通用航空发展的空域管理规定等等。
第三个就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问题。技术始终是一个约束,比如说我们风能虽然是世界产量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一,但是大型风机的制造能力不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设备研发方面虽然也有进展,但是在芯片、光电基础技术还是很落后的,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核心部件还是依赖进口。
第四是对市场需求的培育问题。我们现在市场培育的手段单一,靠政府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滞后,价格和税收政策不配套。
第五是财税金融政策问题,新兴产业需要一个培育孵化的过程,初期的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明显,怎么在融资上给它解决?现在上海已经搞了三个创业投资基金,甚至搞了两家,就是财政出一部分钱成立一个基金公司,中央财政出一部分资金,然后引入社会资金,建一个基金公司,完全是独立运行,这个也是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问题。还有税收的激励政策等等。
第六是统筹协调问题,现在各地方新一轮大跃进,这个风险也很大,因为现在你要投资,你投资新兴产业高举大旗,我搞的新兴产业,LED第七代,你不知道十年以后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三网融合和4G完全产业化的话,这个LED技术就完了,现在日本发明一个屏幕可以卷起来往抽屉里面一塞,你说要LED干什么?它也没有完全市场化。
所以我们说发展路径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与实现重点领域突破结合起来,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引导推动结合起来。
政策导向,第一是创新政策,怎么样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然后依托优势企业来实现一些重点技术环节的突破,解决这个技术的瓶颈制约问题,第二是市场的政策,引导消费模式,培育市场,包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电动汽车,都是插入式的充电,充电要很快,不能说我在那里等几个小时,这个跟不上,还有市场准入,行业标准。
第三是财税政策,我们说的财税在初期阶段给予一些税收优惠,还有政府的采购,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研发费用比例比较高,怎么样在税收上给予相应的扣减,我们原来的科技中长期规划里面,研发投入在税前扣减,抵扣,类似这样的问题。
第四金融政策,进一步扶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投资基金,这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不可以,加快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并向创业板转板机制,使中小企业集合起来发行企业债券,知识产权可不可以质押融资。
开放政策,参与国际的研发计划。可以国际融资,现在很多的创业企业都是国际融资的。
最后是改革政策。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包括“三网融合”“电力体制,资源型产品价值形成机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准入和流通、价格等方面的改革。
我今天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