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在布匹上的城市”,很多时候,国内传媒界如此形容绍兴。
作为国内民营经济最早起步的地区之一,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绍兴大量的农民进入了这一低门槛的产业。大量的财富神话,从纺织业中诞生,无数的劳动力被卷入到了那些布匹流水线上。
但是,从2005年前后起,绍兴的纺织业就处在了备受争议的位置上。有人将其描述为是夕阳产业,有人认为以“轻小集加”方式发展起来的这种经济模式,已经走到了阶段性的拐点上。
2008年的金融危机,曾让绍兴纺织产业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但是,经过如此打击,绍兴纺织业并未伤及元气。事实上,它在不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恢复了过来。但从今年开始,一些纺织工厂又命悬一线。根据不久前发布的消息,绍兴县正在实施印染行业非法、落后、过剩产能关停淘汰工程。
消息说,至9月15日之前,绍兴县将淘汰7.1亿米布的印染产能,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按照该县的目标,将把印染企业总数减到100家到120家,印染布的产量减少到100亿米到120亿米。而截至去年的数据是,绍兴县拥有近200家印染企业,共生产了156亿米印染布。
这156亿米布,总利润为13.11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米布只挣8分钱。绍兴县对高能耗企业痛下杀手的同时,提出的一个新目标是,将效益增加一倍以上。
面对节能减排“大考”的沉重压力,纺织业显然再一次地被放到了关注的焦点上。对于今后的选择,大方向无非有二:实现纺织业自身的升级;二是依托其积累起来的资源,进行产业的二次选择,或进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今天的绍兴依然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纺织集群基地。在绍兴县,以县城柯桥为核心、方圆30平方公里内,就拥有一个囊括PTA、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经编、纺织机械及纺织软件的产业体系。而诸暨大唐、嵊州等地,是全球最大的袜子、领带基地。
出入于大量的纺织工厂之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的一个事实是,绍兴大量的纺织企业正在彻底改变原来的商业思维。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量大面广的纺织企业正在进行组织、技术、管理等的体系化创新。
不久前,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了纺织商人出身的丁立清领导的企业制作的动画大片《少年师爷》。在谈到历时5年创作而成的这26集片子,丁说,他在那个时候见到了自己在纺织业里的天花板,于是开始了当时被人认为的“不务正业”。
放弃纺织业,进入新产业,这样的人在绍兴纺织业中大有人在。新经济、新技术,总会诱惑各种梦想家们去汲取自己的奶酪,从而从纺织业向着“非纺”过渡。
但事实上,纺织与“非纺”在今天的绍兴是一个模糊的边界。作为基础产业的纺织,是大量非纺产业的资本源头。而在纺织业里,随着各类设计、软件、营销公司的出现,你也很难将其一味地看成是那些传统的布匹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