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快乐男声的选秀大幕刚刚拉上,唱片、写真集等数不清的“快男商品”已经开始热销。看看签约选手猛涨的身价,频繁的宣传通告,密集的商业演出……你就知道这只是刚刚开始。电视市场的“天”变得比翻脸还快,“快乐男声”这样号称面向草根阶层的选秀活动为何能持续长红?
在很多人看来,“快乐男声”表面上轻松热闹,却迎合了日益“求真”的社会价值标准、文化消费心理,用小人物的梦想夺走了全国观众的目光,把握住了很多人的审美需求,犹如打破中国电视节目长期“贫瘠”状态的一缕新鲜空气,其火暴是必然的。正是因为满足了众多观众的心理需求,湖南卫视、“天娱”以及赞助商、广告商成为握着巨额收益偷笑的赢家。
近几年,选秀节目在国内遍地开花并逐渐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阶段。事实上,讨论这些争相上演的选秀活动,倒不如看看其背后的运作模式,在这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选秀繁荣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一般说来,选秀节目的产业价值链由节目制作商、节目品牌运营商、赞助企业、广告代理商、电信运营商、短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娱乐包装公司和宽频网络公司八个部分组成。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快乐男声”本身就是一个项目开发和管理的过程,其价值整合的关键点体现在价值链的驱动上,它通过整合整个产业链的资源优势,将中国电视的主流观众群体扩大了。可以这样说,选秀没有从原有的蛋糕上分走更多,而是另做了一块蛋糕。
如果将“快乐男声”看作一个品牌的话,这似乎应了品牌营销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凭借适当的价格、适当的信息沟通和促销手段,向适当的消费者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快男”品牌恰恰点准了家庭娱乐经济的穴位,让消费者享受到快乐的消费。这种手法类似于国外一些奢侈品牌为了开拓外部市场,而开发一些二线品牌,扩大了目标消费群体,做大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域市场蛋糕,让更多向往奢侈品的消费者得偿所愿。其实道理很简单,企业找对了消费者的胃口,就能轻而易举地征服目标消费者。
如今,观众对广告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企业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产品,开始热衷赞助或者举办全国性选秀活动。但是一般的选秀活动,如果既无实力唱将,又无争议人物,当然火不了,品牌的传播速度也会相应减慢。在网络等新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要想将品牌价值传达给消费者不是一件难事,但要使消费者主动去关注品牌并消费产品,还需要企业找到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并且以幽默的形式表达,这样才能打开市场。
可以说,话题就是引爆点,媒体传播使话题更具有娱乐性与轰动效应。就以2010“快乐男声”海选到总决赛的选秀过程为例,一些新闻底料总能不失时机地报道出来,包括内幕甚至选手和评委的花边新闻充斥着各大门户网站、BBS,一方起诉,一方回应,从而占据舆论传播的制高点,再通过网络媒体的“病毒营销”效应,将信息传播到多方媒体上,进一步提升了话题双方的知名度。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维权的荣誉战,实质上更像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商业秀,至于话题双方谁胜谁负,都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应该承认,“快乐男声”的成功在于不断给消费者留下一个令人回味的渴求空间,掌握市场主动权,这是其持续走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