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在市场需求高涨的背景下强势回暖,而作为缝制机械制造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零部件产业和企业受益于行业回暖,供求关系的转变让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与整机企业平等对话和合作的权利,但其产能不足的问题也一定程度地拖了行业后危机时代加速发展的后腿。
通过对中国缝制机械协会2010年零部件专业委员会年会上70余位整零企业老总观点的梳理,本文作者将从“喜”与“忧”这两方面为我们描述和分析零件产业获得的喜人成绩和存在的现实问题。
喜
在持续的困境中,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采取了降低成本、开发新品、调整结构、管理增效等积极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新纪录和新繁荣
“好,什么品种都好。”、“好,比2007年还好,今年我们的产销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这是笔者问及今年企业经营情况时,老总们最普遍的回答。
库存全部清空,工厂加班加点,客户坐等出货……,这样繁忙至极的情景,对于我国缝机业而言已阔别两年多。自2010年,无论是零部件企业,还是整机、商贸企业;无论从一线、二线企业,还是到三线企业,以及重新窜起的小作坊,越来越多的缝机企业在重复上演着这一情景。今年6月之后,行业同仁们本以为市场需求将恢复到“传统淡季”的水平时,岂料上述情形却依旧在各家各户准时登场。
从2009年4季度开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开始触底反弹,迎来了产销两旺、加速回暖的局面。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现了久违的市场火爆,订单满天飞,货物滚滚流,积压已久的库存似乎在瞬间清空。进入今年二季度,市场需求虽然出现季节性、传统性的下降,但仍然不影响企业的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市场已归于常态,正恢复往日的繁荣。
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419家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产销增幅都超过了50%。其中,标准、富山等98家骨干整机企业的平均产值增幅达到了57%,部分企业还超过了100%,新杰克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50%。
零部件企业也普遍回升,扭亏为盈,上半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60%,许多企业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最高水平,零一、德鹰、双海、湖南凯斯、飞虎、沪龙、华一汽缝、标准镇海等零部件企业甚至已经创造了新的产值纪录。总体来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产值全年增长30%以上已成定局,复苏使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调整初见成效
“每一次危机,都会推动一次社会进步。”飞虎公司薛宏飞这样说。在危机来临时,更多的人在观望、在祈祷。而有些人却在做着设备改造、管理革新、工艺改进的努力。于是,危机过后,有的企业化危为机成长,有的企业规模锐减,有的企业一蹶不振甚而消失,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正在无声无息地进行着“洗牌”。在行业快速回暖的过程中,有的企业趁势做强做大,有的企业顺势做精做专,产业调整升级的步伐在悄然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企业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98家整机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种来看,工业缝纫机一枝独秀,产量增长了近61%,而销量增长却达到69%。而工业用缝纫机中,“机电一体化设备最受欢迎,生产一台卖一台”,不少企业这样介绍到。服装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加大了对机电一体化自动缝制设备的需求,上半年行业电控产品的增长为316.83%,比重从5.7%增长到现在的12.98%,实现了产业化、批量化生产,新产品供不应求。
中捷公司徐仁舜总经理介绍:“中捷历史销售电控缝纫机的最高记录是2007年的9万台,而2008年、2009年只有5万台左右,今年则有可能突破15万台,在公司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已从10%提高到8月份的40%。”
国际市场需求的逐步攀升,拉动行业出口在连续13个月的下降后恢复了增长态势,效益有所提升。今年1月-5月,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出口整机产品356万台,同比增长28.90%,零部件出口增长76.83%,增幅均较2009年同期上调超过50%。此外,今年1月-5月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出口额的增长均高于量的增长,产品单价较2009年同期提高了20%以上,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零关系得到改善
作为行业产业链中的上游环节,零部件领域被称作整机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基础。
而事实上,这场危机前,零部件企业一直在行业中唱着“配角”,与整机企业间的关系如同不平等的附属,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零部件企业小心看着整机企业老大的脸色过日子,被拖欠货款或者打折付款更是常有的事。上一届零部件专委会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同整机企业协商,为众多零部件企业讨回欠款。在行业最低迷的时候,许多零部件企业困于资金流转,艰难地寻找着少而又少的订单,月产千万元的企业最少一个月只做了10万元的单,而这已令停工的其他老板们羡慕不已了。
然而,世事变迁,从回暖初期零部件大厂争得整机大厂的订单,到大把的订单惠及全行业,再到接单接得手软,旺盛的市场需求让全缝制机械行业措手不及。首先是整机厂库存消耗一空,其次是零部件厂、毛坯厂的库存先后全空,零部件在行业复苏后供不应求,零部件企业成为市场中强势的一方。零部件企业难以完成整机企业的订单,积累拖欠较大数量,影响了整机企业的生产,出现了整机企业追着要货的现象。付款已再不是问题,不仅交货期一再延长,甚至一些整机企业拿着大量现金上门也提不到货。
供求关系的转变让零部件企业老总们扬眉吐气,他们也有了选择优秀客户的权利。在零部件企业中享有较高声誉的标准、杰克等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没有放弃同伴的行为,获得了零部件企业的尊重和回报。特别是杰克投资1亿元打造战略伙伴关系的措施,令其在零部件异常紧俏的市场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了极大的生产能力。
现实让整机企业重新审视、思考双方的关系和相处方式,而零部件企业也想要建立更牢固的合作。今年的零部件年会,迎来了标准、中捷、杰克、飞马、宝石、富山、通宇、惠工三厂、贵衣、汇宝共10家行业整机龙头企业的代表,而且全是企业“一把手”。宝石公司董事长阮小明说,“这是我6年来第一次参加零部件专委会的年会”。这样的豪华阵容是零部件会议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座的零部件企业既高兴又自豪———零部件已从以往的配套协作关系转变为整机企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忧
未来一段时间,招工难、用工成本持续上升、材料价格波动、流动资金不足、社会责任成本持续加大等现实问题还将继续困扰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古诗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指出,行业正全面复苏,一路上行,需求的旺盛、行业地位的提升让人欣喜,同时,新的担忧、新的问题出现了,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零部件企业面临着诸多难题———信心缺乏、用工荒、成本居高不下、产能不足等,不仅是当前制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制约整个产业链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全行业的警觉和重视。
夹缝求存
“形势好转了,可是喜不上眉梢,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做多少都不挣钱啊”、“设备越做越破旧,企业越做越落后”零部件老总们自嘲着。
缺毛坯、招工难、成本高、价格低是零部件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而“缺货”是整机企业和经销商脱口而出的答案,认为是当前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归根结底,行业普遍缺货的现象除了需求的集中放量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用工短缺导致全行业产能恢复不足,目前仅为危机前2007年的60%-70%。金融危机时,许多缝机企业减员增效,有的企业只剩下了管理人员,但待行业回暖时再想招人已是难上加难,劳动力严重短缺。在众多制造业争抢有限的农民工时,工资水平也水涨船高,江浙一带的基本工资水平已经上涨到2000元-3000元,北方地区的零件企业工人的工资也从几百元上升到1500元。据介绍,一些眼快手巧的小姑娘能拿到5000多元的计件工资。
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让企业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受到严峻的挑战,考验着企业的经营赢利能力,行业利润率创下新低,许多零件企业已经走向微利,甚至亏损。但面对着同样成本压力的整机企业,零部件企业正处在后危机时代竞争上位的关键时刻,还缺少对经销商和终端客户的强势议价能力。夹在中间的零部件企业承受的压力在不断增大,有些已经倒下、退出或转向其他行业。
另外,一些企业家提出了零部件价值不对称的问题。他们说,自己生产的缝纫机要比用同样设备生产出来的其他行业的产品便宜许多,而结构和精度却要复杂许多倍。一台高速平缝机的价格比不上一件中档品牌的衣服,一台直驱电脑缝纫机卖不了一部手机,更甚至一台普通缝纫机都卖不过一辆自行车。缝机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严重不对称,如果成本一再上涨、价格一再下降,今后零部件产品和企业自身的质量、竞争力都会受到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堪忧。
信心不足
目前,在整机企业抓紧时间开发新品,大刀阔斧地进行设备改造、产能扩张时,因为身量小、盘子轻、资金少而吃足了金融危机苦头的零部件企业们却心有余悸,谨慎而有选择地接单。他们的理性、务实将促使企业走得更稳,但其产能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扯住了行业后危机时代加速发展的后腿。
如果说缺人、利薄是零部件企业裹足不前的外部因素的话,其内在原因是什么?据介绍,在目前各类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生产排得满满的情况下,江苏吴江没有一家零部件企业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也没有一家新厂注册成立。虽然不“投入”一方面使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家还在犹疑观望,对行业发展缺乏足够信心。
零部件产业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整体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缝制机械强国的基础,没有好的零部件,就没有好的整机产品。没有好的产品,如何能与国外产品竞争,我们怎能成为制造强国。如果行业的骨干企业都信心不足,甚或把主要精力转向别的行业,对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笔者认为,零部件企业要对宏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
任重道远
虽然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结构的改变仍是局部的、细微的,还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创新产品出现,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相对较弱,电控系统产业的发展未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行业的调整步伐。
虽然整零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重心从一方倾斜到另一方,仍是不平衡、不健康、不正常的。整零企业本是利益共同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长期以来整机企业的不诚信、不规范,造成零部件企业的不诚信、不规范,双方亟需建立新型的战略合作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未来一段时间,招工难、用工成本持续上升、材料价格波动、流动资金不足、社会责任成本持续加大等现实问题还将继续困扰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如何重振信心,整合资源,战略合作,合理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彻底摆脱困扰,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面对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