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价格3个月急涨45%,创下15年新高。江苏商报调查发现,除棉花减产这一诱因之外,目前整个经济体系中沉淀了过多的货币,才是这波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产品异常涨价的重要推手
有多少人会预料到,大蒜、绿豆、八角、玉米……这些“餐桌平民”,有一天会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事实往往就是意料之外。在这些“平民们”争相成为交易市场的明星之后,棉花又一次从农产品群中脱颖而出。
从9月到11月,是新棉的上市期。目前,新上市的籽棉收购价格已比今年年初翻番,一级棉报价已达到2.5万元/吨,二级棉报价也达到2.4万元/吨。仅这一个月内,价格就已急速上涨超过40%。
与此同时,国储抛售竞价与棉花期货价格也都有较大幅度上涨。棉花1105合约从7月14日的16465元/吨,上涨至10月11日的23965/吨,3个月时间,涨幅足足超过45%。截至10月14日,棉花1105主力合约又创下24480元每吨新高。
中国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10月14日,代表国内现货价格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以328标准级棉花为例,江苏地区每吨达到23874元,比起昨天已经上升了16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了80%。
另一边,进口的棉花也日益增多,价格上扬。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1~8月江苏口岸进口棉花25.4万吨,价值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倍和1.8倍,进口平均价格为1766美元/吨,上涨38.3%。
“短时间内创下15年来新高,如此狂热的涨幅很是罕见。”华泰长城期货南京营业部咨询分析师李伟说。
据了解,河北、湖北、安徽、山东、新疆等地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今年因气候的特殊原因,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缩小,使得国内棉花出现整体减产。而今年,印度、巴基斯坦等棉花出口国又暂停了棉花出口。与此同时,纺织企业对于棉花的需求量在金融危机后不断加大,棉花供应量却远远低于企业需求。9月份,纺织厂采购积极性增加,局部地区还出现了抢购浪潮,给棉花价格上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然而,仅仅是这些,并不能支撑当前棉价暴涨的异常景象。
棉价疯狂,棉农惜售,厂商囤货,热钱狂舞……棉花遇上了资本,才是又一出“投资大戏”开演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