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纺织品是产业用纺织品中增加最快的一个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住房建设、室内装修、大型场馆建设持续升温,各种新型建筑材料被应用到建筑上来。建筑用纺织品作为建筑材料的“后起之秀”,越来越受到青睐。建筑用纺织品包括混凝土增强纤维、膜结构材料、防水基材、智能水泥等。2009年,国内建筑用纺织品达到31.2万吨,比2008年同比增长15.06 %。其中,短纤非织造布产品和以纺粘产品为基材经改性沥青浸渍的防水基材发展迅速。
产品环保兼具功能性
建筑用纺织品挑大梁,这与它在建筑中的特殊作用和良好的功能性分不开。如在一些城市大型轻质建筑中广泛使用的纺织片(膜)材料,具有耐撕裂性好、跨度大、高防水性和自清洁等特性。这种建筑材料以高强聚酯或玻璃纤维长丝为基材,涂覆PVC或PTFE(聚四氟乙烯),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大型建筑中大量使用了膜材料,如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和德国馆的建筑,外立面全部为膜结构材料,代表了当今建筑的发展趋势。日本馆采用轻质建筑膜材料,被称为“会发电会呼吸的膜”,整个场馆外壁被数百块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膜材料覆盖,具有透光性好、结构紧凑、重量轻、可自清洁的特点。而且膜结构内部还带有非晶体太阳能电池板,可实现内部发电,以最大限度的节能。德国馆外墙用增强纤维编织成网,涂覆银色防水材料,白天可减少紫外线照射,夜间可作为照明载体,提供场馆照明。据了解,它的外墙场馆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世博会结束后,拆装的材料可做成手提袋,继续使用。
近几年,用涤纶、丙纶短纤维进行混凝土增强材料,成为产业用纺织品的新突破。北京奥运会建筑“鸟巢”、“水立方”就大量使用了这种纤维增强材料。北京中纺纤建有限公司研发的聚丙烯短纤维建筑增强材料,为奥运会建筑打造“钢筋铁骨”作出了贡献。
此外,建筑纺织品在建筑方面的用途还很多,如非织造布涂以沥青后,是最佳防水材料。可获得耐撕裂性和高防水性效果,使用耐久性明显增大。非织造布还可做成室内壁纸,具有柔和的外观和舒适的触感,并能吸湿、放湿,进行湿度调节,从而防止壁面结露。在非织造布中掺入功能性纤维,如添加金属纤维,可以附加屏蔽电磁波的功能;掺入导电纤维,可在白天充电,夜晚发光,节省能源;加入抗菌、防霉、除臭纤维,有利于卫生保健;在木制地板下铺放非织造布衬层,除具有调湿功能外,还有缓冲和隔音功能。这些建筑新产品目前已经得到市场应用。
领域发展方兴未艾
建筑纺织品自身优点明显,可节约建材、减轻建筑物的重量、降低成本,又因结构轻巧、拆卸方便、组件可在工厂内制造,现场进行安装,大大缩短建设周期,而且可形成新的建筑风格。这些实用价值使建筑纺织品的发展渐成气候。近几年,我国在建筑纺织品领域的应用有了很大进展,但比起世界发达国家仍有不少差距。世博会德国馆向人们展示了许多新型建筑纺织品材料,如亚麻生态隔热材料、玻璃纤维混凝土外立面板材、纤维素合成金属板材、碳纤维隔离板等,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利用纺织品在建筑领域的优势,通过先进技术和纤维材料实现建筑的功能化、低碳化,纺织品作为一支新军大有作为。因此,拓展纺织应用领域,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增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动性,建筑纺织品可以做一篇大文章。
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各国,在建筑上使用纺织品的研究成果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逐步得到产业化应用。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采用短纤维增强混凝土制作装修板的技术在日本就已普及。欧美国家开发的智能水泥,是在水泥中掺入碳纤短纤维,能使建筑物的导电性增加10倍。如果将测试电极安装在建筑物特定部位,还可依据电流强度变化推断建筑物的负荷和裂缝大小,及时发现并掌握潜伏在结构内部的隐患。这只是纤维增强混凝土的一个应用方向。
据记者了解,一些建筑的关键技术和材料,我国目前还不能完全提供,仍需要进口。世博轴使用的张拉膜结构材料是一家美国公司提供的。国内一些膜材料企业还只能生产初级PVC膜材料,对于使用PTFE、ETFE涂层和膜体量较大,张拉技术要求高的膜材料还不能达到要求。其实,差距就是市场。研发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品建筑材料,缩短差距,迎头赶上,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在关键点上取得突破和产业化,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