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市场的剧烈波动吸引了全球业界更多的关注,海内外市场参与的各方都是忐忑不安。下一步市场到底怎么走,怎么调控,到底有无调控手段,我认为市场参与的各方和有关管理部门应该理一下思路,更多的从市场的健康发展方面做一些工作。
近期棉花市场的境况。一个月来,棉花价格出现了剧烈变化,暴涨了30%。棉花在各方的关注下,上演了疯狂的一幕。近期伴随着储备棉拍卖,期货、撮合棉花价格节节拔高。现货价格高企,业内纷纷纭纭,很多人认为市场调控已经没有了手段,有关管理部门也没有拿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市场好像达成了共识,调控已经没有了手段:储备棉没有新增可供平抑市场价格的数量;进口棉的装运速度和到港已经不能满足棉纺织企业的需求;农发行的收购资金即便不进入市场,好像已经有足够的收购资金可满足市场需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外乎以下几方面。新棉上市推迟;市场各方博弈认为棉花供求趋势偏紧导致集中采购或者为控制资源不择手段;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促使棉花成为投资目标有了金融属性;现阶段纺纱领域上下游局部传导较为顺利,导致部分棉纺企业跟进等等。各种因素的叠加造成了局部供需不平衡被严重夸大。
市场调控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调控什么?首先是价格。市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抛开现阶段棉花价格是否合理的争议,价格的相对稳定对涉棉各方应该都是有利的。剧烈波动对行业健康发展是有危害的。其次是供需矛盾。价格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是棉花市场的供需矛盾。期货价格的近期一直高于远期也说明这是局部的和短时间的。即便市场后期跟进,从长期来看也是供需矛盾在起作用。第三是长效机制。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棉花体制改革以来市场的几次波动,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机制的问题。
怎么调控?首先是让风险全球纺织业界共担。棉花国际价格的长期一致性可以有效保持我国纺织服装的竞争力。现阶段来看,我国棉花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的纺织服装生产需求。这种情况世纪之初就已经不可回头了。只要我国纺织加工总量不减少,这个趋势就不会改变。有效发挥进口棉的作用,保证纺织服装工业的加工利润空间,降低与我国有竞争力国家地区的比较成本风险。这是保出口、促就业,防止我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国内行业风险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采取措施,促成市场平稳供应,降低短期时间风险。即便年度内棉花供应有缺口,短期内,特别是新棉集中上市期间,棉花价格剧烈波动也是极不理智的,如果后续调控逐步到位,时间风险不论到哪个环节,对行业发展都是不利的。据了解,新疆新棉上市收购出现了打白条的现象和商业银行介入收购。商业银行介入可以做风险提示,打白条要有效遏制。另外新疆棉外运要建立保障体系。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薄弱环节改善、合理预期建立等措施有效化解时间风险。
第三、采取特殊措施,化解行业长期风险。市场流动性以及期货市场的资本属性是价格的重要推手,增加这些领域的风险成本,是有效遏制投机的手段。短期内即便单个单位没有风险,但在我国市场机制还并不完善的大背景下,这些单位的长期风险还是存在的。釜底抽薪,降低市场炒作动力,是对这些单位以及行业健康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