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很多经济学家担心,这是中国经济出现下滑的信号。但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这种担忧似乎多余。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10.6%,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6%。
虽然第三季度的增长下滑至10%以下,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这正显示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宏观调控效果良好。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从三大需求的表现来看,三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企稳的迹象。”盛来运表示,投资、消费、出口都在三季度呈现高位趋稳态势。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4%,只比上半年回落了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在18%左右高位波动,汽车等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出口增速虽受基数影响回落得明显些,但近三个月月度出口额基本保持在1450亿美元。
“央行前两日宣布加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对三季度乃至全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原来人们担心二次探底,现在看来经济增速回落的幅度明显小于预期,全年经济会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指出。
初步测算显示,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为11.9%,二季度为10.3%,三季度为9.6%。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1.6个百分点,而三季度增速回落收窄到0.7个百分点。从工业增速看,二季度比一季度工业增速回落了3.7个百分点,而三季度回落收窄到2.4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昨天在发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三个季度的增长都超出了摩根大通的预期。该机构此前对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为9.3%。
受去年同期基数迅速攀升、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尤其是9月份出口增速放缓,外界担心中国经济出现了下滑。
“经济已于二季度见底而且从三季度开始稳步回升,尽管出口领域有放缓迹象,但国内需求继续稳步增长,库存修正的最紧张阶段逐渐过去。”王黔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中,中国的增长将稳步增强,特别是国内需求将坚定地进一步扩张。
通胀或存隐患?
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中国经济2010全年达到10%的增长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随之而来的高通胀却值得警惕,如果通胀水平过高经济增长带给人们的福利可能会被高物价水平耗尽。
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 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6%,创下近23个月来新高,环比上涨0.6%。而中央经济管理层今年定下的通胀警戒线是3%。此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8月和7月的CPI分别上涨3.5%和3.3%。
央行19日宣布上调1年期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央行意外加息意在控制可能高涨的通胀,昨天公布的CPI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猜测。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江云撰文指出,“今年,中国CPI上涨处于可控制、可承受的范围。”他在文中分析认为,当前中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秩序中不规范行为造成的,当前CPI上涨主因既非成本推动也非需求拉动。
他表示,中国农业今年丰收已成定局,农产品(000061)继续呈现供大于求格局,农产品成本上涨推动CPI上涨的因素不存在。“但是,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实施了空前的、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后,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产品价格开始止跌回升。国内外一些游资在局部范围内进行投机活动,短期内助长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分析师祝宝良表示CPI的攀升主要仍是结构性问题,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而在受气候影响以及全球粮食减产的背景下,农产品的价格接下来很可能持续上涨。
祝宝良分析说,在农副产品中有些价格出现了明显上升,有些则温和提高。但是CPI主要的推动力依旧来自农副产品结构性涨价。“第四季度以及明年,CPI出现3.8%甚至4%的可能性都不大。但是预计第四季度依旧会出现轻微环比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