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随着中国经济明显回升至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对经济减缓的担忧逐渐减弱。但有一个方面仍然显示着不同寻常的减缓迹象:消费支出。
诚然,中国每月零售数据继续维持超过18%的稳定增长,计入通胀因素后约为15%以上。但现在众所周知的是,就连中国的统计权威机构也不怎么把零售额数据当做家庭消费的一个指标。(这些数据更多的是反映零售店的业务流量。)
零售额数据显示的增长速度往往总是高于用来计算GDP的更广义的消费数据,后者包括服务支出。中国国家统计局利用对数万个家庭的季度调查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消费方式。
根据2010年前三季度的最新数据,扣除物价因素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3%。这比去年同期10.1%的增长速度慢得多,甚至低于2010年第一季度8.7%的增速。统计局并未公布每季度的数据,但如果自己算一算,就会发现第三季度的实际增长速度为4.5%,令人失望。
芬兰银行转型经济研究所(Bank of Finland’s Institute for Economies in Transition)在其最新周报中说,逐渐减弱的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决策者来说是个令人不快的意外,尤其是在政策目标之一就是促进消费需求的情况下,低迷的消费需求使得中国已经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更高,此时许多国家正在抱怨人民币被低估以及中国的外汇政策。
然而,这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费调查并未受到密切关注:过去的数字一直在很奇怪的波动,有时并不与中国经济其他已发生的事件相符。很难知道明显的数字下滑是何原因。其他的指数,例如联恒市场研究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调查,并未显示最近有同样的急剧下滑形势。
资本经济(Capital Economics)的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这些数据应得到慎重对待,有传闻报道显示收入增长近期有所回升,尤其是未被纳入调查的流动人口。
芬兰银行转型经济研究所在试图澄清这些数据时自行进行计算,去掉了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数据中的季度波动和通胀因素。他们认为从季度环比来看,城市居民消费增长速度相比2008和2009年2%以上的增速有所降低,现在的增长速度只有不到1.5%。
无论怎样分析这些最新数据,都很难从中看到许多分析师们认为的中国将向消费型经济转型的证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经济学家王庆在一份新报告中写道,实验证据和理论分析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拐点,消费在未来十年的表现可能会更强劲。
芬兰银行转型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这种积极的长期评估并不赞同。他们的报告中说,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最终会导致中国劳动力储备缩减,从而迫使薪水上涨,最终刺激消费。
问题是,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终预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