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价格一路疯涨,棉价上涨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成本急速上升,利润下滑。
今年9月至11月初,我国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从每吨1.8万元涨到3万多元,涨幅约70%。可惜棉价不同于股票,涨了不一定是好事。在纺织业,棉花是最基础的原材料,棉纤维几乎占了企业生产成本的60%至70%,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纺织业又面临着一次严峻的生存考验。一方面,无法避免的是不断上升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面对着强势的品牌商,企业出口拿单价格又很难提高。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企业为求生存,只能暗自压低自己的利润。
棉花价格上涨对于做中低端产品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最大,这些企业难以通过提价来消化其成本压力,故只能通过停工停产来避免更大的亏损。短期来看,这些企业可以采取替代品来降低成本,保证利润,使得企业可以营运下去。但从长期来看,还是必须依靠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应对危机。
东华大学纺织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顾庆良表示,最近的外单有一个倾向,不仅数量在下降,要求交货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由于市场变化比较快,过去的买家都会自己提供要求样板,但现在都会要求供应商、制造商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款式。企业只有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竞争力,今后才有生存的空间。“现在市场的变化迫使这些企业去升级,只有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改变企业的生产和加工方式,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升级是包括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的整个链条升级,而非单纯的产品升级。”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纺织企业通过产业升级尝到甜头。上海金山的一家纺织企业,一开始是单做加工的,后来进行产业升级,同时给客户研发产品。不仅留住了客户,还获得了客户额外的附加值,如加工的附加值和服务的附加值。2009年,该企业的利润比同行业高出10倍,增长率也超过了30%。
企业的升级自然离不开政策的扶持。顾庆良还指出,首先,政府应该起到导向的作用,规划整体布局,不能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形成恶性竞争。其次,政府还要建立一些平台,为劳动力培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再次,关于劳动者的政策也要做好统筹,地方政府要有正确的引导劳动力的流动,如果流动成本很高的话,中西部的优势就不能有所发挥,产业升级也会比较困难。最后,政府要对技术创新进行支持,用材料和新领域的开发来拉动纺织产业,这种拉动不仅要表现在数量上,还要表现在层次上。
在政策扶持上,应该鼓励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在2009年,政府就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2%,同时还正在拟定研究一些政策措施,包括信贷、财税、对中小企业扶持以及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鼓励等各方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