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皮革厂如果用工需求1000人的话,今年只招到600人,明年只能招500人,广东的招工形势越来越严峻。”广东省浙江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周则国日前无奈地做出上述表示。
20日,广东省浙江台州商会在广州花都举行成立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招工难成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首要难题,为解决招工难而出现的产能扩张瓶颈,该商会已组织三四十家皮革制造企业集体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至内地,并将研发、接单等核心环节保留广东。
现状 :广东用工形势逐年严峻
春节临近,企业又开始考虑如何解决2011年的招工问题。
昨日,花都区政府相关人士王先生表示,没有听说近40家皮革企业抱团迁厂一事。在招工难这一问题上,该人士称,“狮岭有专门的人才市场为工厂服务。搬迁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其他原因我不知道。”
而在广东省浙江台州商会成立大会上,不少企业表示,广东的用工荒问题已成为制约产能扩张的最大瓶颈。
一位箱包皮具出口商张先生昨日表示,皮具行业手工生产环节较多,需要的人工较多,但现在招人越来越难,“5年前500块就可以招一个杂工,现在1500块包吃包住还招不到一个工人。”
从事箱包皮革出口行业的周则国也表示,今年皮革出口增长情况良好,整体行业增长在23%以上,但公司却有单不敢接,“主要问题在公司产能跟不上。”周则国解释称,服装、鞋子生产机械化生产只能解决开料的环节,其他中间缝制等环节均需要人工生产。但金融危机以来花都用工情况很严峻,2009年开年招工招不到一半。他粗略估计,今年公司员工缺口也在三成以上,为此,设备也闲置了三成。企业只能少接单,或找价格较高的加工厂加工。据了解,周则国便将自己企业40%以上产能转移至福建、湖南、安徽等地。
出路 :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内地
据了解,不久前广东省皮具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前往四川、昆明、云南等地考察,联系工人。然而,这只是企业权宜之计,记者获悉,企业为彻底解决产能瓶颈问题,开始将加工制造环节有步骤地向内地市场转移。
记者从广东省浙江台州商会了解到,商会已组织三四十家皮革制造企业集体去安徽宿州市建立生产基地,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至当地。周则国告诉记者,在选择迁厂地时,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劳动力是否充裕、距港口半径不超过350公里、尽量能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
“当地有60万人口,劳动力成本比广东低30%,适合轻工产品生产。交通、物流便利,离港口197公里。同时,当地有皮革化工基地,可以满足原材料的供应。于是我们选择了这个地方,现在只差最后的签约了。”
据周则国预期,公司2012年便会将加工制造环节全部转移至当地。届时,公司或将实现一年2亿-2.5亿元营业额,而其他近40家企业平均每家亦有5000万-6000万的营业额。
周则国称,加工制造产业转移后,广东将成为公司研发、接单的研发基地,与安徽的生产基地形成“前店后厂”的格局。
据了解,当地政府为招商引资也为企业提供了不少税收、用地方面的优惠。
专家看法:低端产业迁厂企业政府双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表示,持续了一年的“民工荒”日渐严重,让企业等不及,只得另寻出路。
知名企业富士康也开始了这个过程。“富士康将厂搬至湖南、重庆等地区,更靠近劳动力的来源地。”彭澎称,其实内地和广东的工资已较为接近,内地人才不需要舟车劳顿就能留在当地享受与广东基本相等的待遇,从事同样的工作,还能照顾家人。同时,企业在内地发展,地价方面也较为便宜。彭澎提醒出口企业,内地离口岸较远,因此企业要预留更多时间赶订单。不过,彭澎认为,目前中国启动内需,国内购买力强大,面向内地市场也是出口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彭澎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迁徙,符合广东省“双转移”的思路。同时,广东应充分考虑在“十二五”期间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目前广东GDP已被江苏紧追其后,因此,产业转型升级也意味着广东今后的发展不能比速度,要在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更下功夫。”皮具是花都的支柱产业之一,彭澎称,花都应开始重视部分企业迁厂一事,“发展经济不能仅靠企业数量多,还要靠企业做强做大。目前花都建了很多皮具市场,且规模还在扩大。建议花都作出预先判断,不要盲目地扩大市场,以免出现过剩。”并且,车间搬走了,花都应相方设法留住企业的研发基地和总部。